科技日報重慶11月30日電 (記者雍黎)30日,第七屆全國科技評估機構協作發展座談研討會在重慶高新區舉行。會上,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主任聶飆發布了《中國科技評估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這是科技評估領域第一本正式出版的發展報告。
“科技評估作為一種現代治理手段和方法,在促進全社會科技創新、提高科技管理決策水平、優化資源配置、監督問責等方面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理事長郭向遠在致辭中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科技評估的各類活動正在向著專業化、規范化的方向不斷進步,評估能力和質量不斷提升。
據了解,該報告由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牽頭組織十余家單位編寫,總結了我國科技評估發展歷程,梳理了科技評估制度建設、理論方法、標準化建設、機構與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發展情況,對科技評估發展態勢進行了展望;同時,介紹了各類科技評估的典型案例并總結經驗,為相關評估工作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我國評估機構數量實現了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我國開展科技評估相關業務的機構12萬余家,其中企業類機構占比93%,平均注冊資本540萬元,全國22個省、5個自治區和4個直轄市均已成立科技評估機構。從地域上看,評估機構最多的省份是廣東省、上海市、湖南省;從業務上看,科技評估機構的主要業務是科技信息咨詢、科技項目評估和成果鑒定等。
聶飆表示,當前我國的科技評估改革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以“三評”改革為引領的科技評估制度架構基本建立;從改革進展看,破立并舉的改革舉措落實實施路徑更加明晰;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評估導向的社會共識基本形成。
聶飆建議下一步從八個方面推動科技評估工作。即加強科技評估體系的頂層設計,提高科技評估工作的整體效率;深化重點領域科技評估改革,強化評估對決策和管理的支撐;開展科技創新政策的評估,提升政策的科學性和實施效果;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評估,發揮好評估的導向示范作用;加強前沿技術評估,正確判斷新興技術可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科技評估提供高效支持;加強科技評估能力建設,探索中國特色評估理論和方法;培育科技評估文化,推動評估機構協作發展。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