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新春走基層)三峽船員返鄉記:千里峽江變坦途

            2024-02-11 10:08:18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宜昌2月10日電 題:三峽船員返鄉記:千里峽江變坦途

            作者 郭曉瑩 吳瓊璐

            除夕凌晨3時,隨著三峽北線船閘閘門緩緩開啟,“遠洋7607”駛出船閘,進入川江航道,朝著船員們的家鄉——重慶平穩駛去。大年初一中午時分,部分船員便已經與家人吃上了團圓飯。

            “川江航道一路暢通,就像開車跑高速一樣。”“遠洋7607”船長王健說,過去“川江不夜航”,船舶中途要在江上拋錨過四夜,回家要好幾天時間,如今日夜兼程,出閘后大約20個小時就到家了。

            長江宜賓至宜昌段全長約1044公里,自古被稱為川江,其中從重慶至宜昌660公里,是川江的主要行船航道,著名的三峽天險就位于其中。

            王健18歲開始“跑船”,至今已33年。從過去的險灘激流到如今的黃金水道,從“川江不夜航”到“高峽出平湖”,王健見證了三峽航運巨變。

            “過去船上沒有雷達、沒有對講機,只有一臺望遠鏡,考驗‘舵把子’的眼力和經驗。”王健還記得,有一年,川江航道突然遭遇大風大霧天氣,能見度極低。船舶無處靠泊,只能硬著頭皮前行。

            “船舶本來是上行入川,等到風停霧散,我們才發現船舶已經失去了方向,正在向下游行駛。”想起當時的情形,王健直到現在還有些后怕。

            三峽工程建成蓄水,改善了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航道,航道通航標準從三級升為一級,不僅萬噸級船隊能直達重慶,還實現了全年全線晝夜通航,“自古川江不夜航”成為歷史,庫區航道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高速公路”。

            船舶暢行在川江航道上。(資料圖)林海 攝

            “三峽蓄水成庫前,川江航道水急灘險,(載重)500噸的散貨船只能載貨下行,空船上行,運輸效率低得很。”王健說,如今“遠洋7607”載重4650噸,可滿載化工產品下行,滿載航空煤油等物資上行,運輸效率大大提高。

            王健告訴記者,“遠洋7607”1月底滿載液堿從江蘇泰州出發前往重慶,行至石首大橋,他通過北斗終端實施過閘申報,獲批后上行抵達核心水域——臨江坪錨地。

            臨江坪錨地渝籍船舶準備上行過閘返鄉。郭曉瑩 攝

            船舶到錨后,王健和船員得知,通航部門實施了三峽南線船閘換向運行,“遠洋7607”只需等待兩日即可安排通過葛洲壩船閘和三峽船閘。

            據了解,春節前夕,三峽河段上行進川、渝等地船舶增多,船員歸鄉心切。2月4日18時至6日18時,三峽南線船閘換向,與北線船閘同步運行上行閘次,累計疏散船舶204艘,貨物85.13萬噸,助力1500余名船員返鄉過年。目前近壩水域待閘船舶流已實現基本均衡,船舶過壩上行入川更為通暢便捷。

            王健說,過去船夫闖三峽,歷險灘,船至宜昌則安則喜,如今川江航道變坦途,船員們入三峽則喜。“因為過了三峽船閘進入川江航道,就意味著我們將一路暢行無阻回到家鄉了。”(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