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2月8日電 題:花車變幻不了情——訪香港新春花車巡游幕后團隊
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有十余年花車制作經驗的韋謙成回想起某年花車巡游時的突發故障,仍然心有余悸。“那次正要巡游前,發電機突然過熱宕機,所有的花燈都無法點亮,嚇我們一跳!”他說,好在團隊成員迅速用風扇給發電機降溫,巡游終于得以順利進行。
暌違5年后,今年香港新春花車巡游將于2月10日(農歷大年初一)晚上在尖沙咀與市民及游客再度見面。韋謙成率領的香港一眾傳播有限公司團隊今年負責制作文化和旅游部亞洲旅游交流中心以及香港優質旅游服務協會的兩輛花車。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韋謙成介紹了制作文化和旅游部亞洲旅游交流中心花車背后的故事。
圖為2月7日,香港一眾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韋謙成與文化和旅游部亞洲旅游交流中心花車合影。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攝
“這輛花車在設計上最突出的特點是高高揚起的龍頭,最難制作的也是這個部分。”韋謙成解釋,這條龍除了要做成立體形狀,還要實現內部發光的視覺效果,因此團隊使用了傳統燈籠的制作方法——先做骨架,再在里面裝好燈,最后在外面套上龍的外形,從而實現活靈活現的視感體驗。
除了體現龍的形象,這部花車還在車身其他部分巧用匠心。韋謙成介紹,按照文化和旅游部亞洲旅游交流中心的要求,花車既呈現了高鐵、C919大飛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蛟龍”號等國家最新發展成就,又通過LED屏輪流展播內地各省區市文旅特色,還將各地的文旅口號印在代表香港的紫荊花圖案上,整體車身體現出喜氣洋洋的春節氛圍,希望讓香港市民和海外游客更加了解內地,未來考慮前往內地旅游。
韋謙成說,這輛花車從設計到完成大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全車除底盤外的部件都是在公司位于廣東東莞的工廠制作,隨后分批轉運到香港元朗的車間組裝。由于疫情,香港新春花車巡游此前已暫停了5年。考慮到觀眾的接受度,團隊今年在花車制作上秉持“穩中有進”的思路,沒有用特別前衛的技術和工藝。“不過現在AI是潮流,接下來我們可能會考慮加上AI元素。”韋謙成笑著說。
圖為港粵運輸司機從業員協會主席梁仲宜2015年駕駛紀念香港賽馬會130周年花車。(資料圖片)受訪者供圖
在精湛的制作工藝之外,一場精彩的花車巡游還需要花車司機謹慎平穩的車技。64歲的港粵運輸司機從業員協會主席梁仲宜今年是最后一次擔任花車駕駛員。他說,雖然花車時速在5公里以下,但最要緊的仍然是行車安全。因為花車巡游是香港的旅游品牌,代表著香港的形象,不容有失。
梁仲宜進一步解釋道,因應花車巡游期間人流密集的情況,每一輛花車都配有正、副兩名司機,正司機負責操縱花車,副司機負責觀察瞭望。“花車周圍有表演團體,有時候他們可能表演很投入,忘記了身邊的花車在移動,因此要密切留意他們是否會被花車撞到。”
采訪中,梁仲宜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多年來參與新春花車巡游的員工制服。他回憶,開了這么多次花車,印象最深刻的還是2015年駕駛紀念香港賽馬會130周年花車的情景。那輛花車裝飾了著名的廣東佛山“黎家獅”獅頭,全部獅頭都是用傳統工藝手工制作,氣勢非凡。后來拆除這輛花車的時候,梁仲宜特意向主辦方申請收藏了一只獅頭,“現在獅頭放在我家里,我覺得它很有紀念意義。”
從事幕后工作多年,韋謙成和梁仲宜都對花車巡游充滿感情。韋謙成說,每次花車巡游時,團隊會派人跟車做好隨車保障,看著道路兩側觀眾開心歡呼,大家內心感到很滿足。即將退休的梁仲宜更期待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能夠組織花車巡游,和朋友們開著花車一路暢游大灣區。(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