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自然資源部:我國“山水工程”累計完成生態修復治理面積8000萬畝

            2023-12-05 16:34:5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12月4日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圍繞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組織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簡稱為山水工程),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治理面積8000萬畝。

            自然資源部表示,截至目前,國家部署實施了50多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實施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累計完成治理面積8000萬畝。此外,自然資源部還扎實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整治修復海岸線2000公里,修復濱海濕地60萬畝,我國紅樹林面積已達43.8萬畝,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

            自然資源部公布一批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

            12月4日,自然資源部還公布了37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梳理了我國生態修復領域探索形成的典型技術模式和科學舉措,以及各地在統籌管理、體制機制、資金籌措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華北河湖生態補水、錫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態修復、重慶廣陽島生態修復實踐創新等37個典型案例涉及17個省份,都分布在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或區域生態安全屏障關鍵節點,涵蓋了湖泊、濕地、河口、江心島、沙漠、礦山、退化土地等多種類型,以及自然保護區、流域、海岸帶與海島等多類區域。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案例從中選取了15個不同類型的子項目典型案例,體現了山水工程大尺度、綜合性、系統性的特征,展示了各地在探索跨部門多主體多學科的協同機制、多要素系統治理的模式,以及在生態保護修復的基礎上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實踐經驗。

            礦山生態修復案例,它從不同礦種修復技術策略、不同區位礦山修復與功能定位、社會資本引入環節與途徑等方面聚焦礦山開采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案例則圍繞濱海濕地、海岸線、海島整治修復、紅樹林保護修復等不同類型,選取了11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紅樹林等重要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得到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濱海濕地碳匯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展示了海岸帶與海島保護修復中典型做法與實踐經驗。(總臺央視記者譚振華 楊少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