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熱原行星盤內首次發現水和其他分子

            2023-12-07 13:27:11     來源:科技日報

            熱原行星盤內首次發現水和其他分子

            表明巖石類地行星或能在極端環境中形成

            嬰兒恒星周圍由行星形成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原行星盤(藝術圖)。圖片來源:歐洲南方天文臺

            德國和荷蘭科學家借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首次在一顆嬰兒恒星周圍的行星形成氣體和塵埃盤內探測到水以及形成地球等天體所需的其他分子。科學家此前認為,這種極端環境不適合巖石行星形成,但最新發現表明,類地行星或許能在更廣泛的宇宙環境中形成。相關論文刊發于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

            研究團隊指出,這些發現還可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大約45億年前太陽系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最新研究也是韋布望遠鏡的極紫外線環境(XUE)計劃的首個成果,該計劃旨在探索圍繞在恒星周圍并最終形成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的巨大旋轉塵埃、氣體和巖石盤的環境及其化學性質。

            在本研究中,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研究人員對位于Pismis 24恒星團內的原行星盤XUE 1進行了觀測。XUE 1是龍蝦星云NGC 6357內的15個原行星盤中的一個。

            龍蝦星云距地球約5500光年,是最年輕、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誕生區域之一,擁有銀河系內一些質量最大的恒星。這些恒星比太陽等恒星更熱,因此會發出更多紫外線。這些紫外線輻射會清除孕育年輕大質量恒星的氣體和塵埃,這意味著原行星盤或許無法在這些恒星周圍存在很長時間:通常只能持續100萬年左右。

            但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原行星盤中充滿了小的、部分結晶的硅酸鹽塵埃,這些塵埃可能是巖石行星的基石。此外,他們還發現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氫和乙炔等分子的痕跡。

            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在這種極端條件下檢測到這些分子,這些發現表明銀河系內的巖石行星可在更廣泛的環境內形成。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觀察同一區域的其他原行星盤,以確定這些分子出現的幾率。(記者劉霞)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