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的數智化升級是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通過數實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歷程中的必然趨勢之一。
作為兼具實體企業基因和屬性、擁有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京東集團20年來探索出了一條以供應鏈能力推動數實融合,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熟路徑。從服務內部效率的提升到完成一間工廠的數字化升級、一條產業鏈的信用管理、一座城市的“換道領跑”……京東云以在真實場景中錘煉出的數智技術服務產業,與合作伙伴共同締造出了多項關于高質量發展的可復制方案。
政企協同 共商產業轉型
“銷售牽引生產,消費牽引設計和創意。實現高效的、低成本的生產要素聚集的生產洼地”,這是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馬成海對京東(鶴壁)制造產業園的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集體崛起,創造了人類城市史上的奇跡。其中,像鶴壁一樣的典型城市代表,為中國千城萬鎮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從多個角度扛鼎和解釋了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中國城市和中國經濟的所創造的再一次偉大奇跡。
制造產業園所在的鶴壁地處豫北,因煤而建、因煤而興。1957年3月26日,國務院第43次全體會議通過了建立鶴壁市的決定,市區選在了煤炭資源豐富的鶴壁集。鶴壁建市初期,一大批知識分子、技術工人響應號召來到鶴壁,接連創下了全國煤炭系統15項新紀錄。
時間快進。“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也帶來了“黑、粗、低”等一系列產業升級問題。這座老工業城市如何實現由“黑”轉“綠”、由“重”變“輕”,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成為當地必須解答的課題。
“產業不轉型不行”馬成海說。為進一步加速當地產業轉型,2018年9月,鶴壁市與京東開啟了戰略合作的序幕。“鶴壁和京東的合作始于鶴壁的主動轉型,成于政企的‘被動合作’。”當評論與京東的合作時,馬成海這樣說。“京東有一個專項長期、長年駐扎在鶴壁的團隊,鶴壁也配置了固定的團隊對接。所以‘被動合作’不是我們狹義上理解的被動,而是我們在合作過程中不設限,政府做好服務的角色”。
技術語言和業務語言是兩套體系,京東云有專門的解決方案崗來充當“翻譯”,京東科技京東云副總裁、生態合作部總經理王濤認為,“怎么能解讀好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之間的語言,這其實是門藝術。”所以,京東云對解決方案同事的要求不僅是要了解自身的技術,同時也要了解產業。把諸如“空氣污染嚴重,如何用最小的經濟損失換取更多的藍天?”“如何抓到違規的渣土車”這樣的業務問題,轉化成算法和代碼可以“理解”的技術問題。
馬一是京東云駐派在鶴壁的項目負責人,親歷了京東與鶴壁合作的全過程。抱著大干一場的熱情,戰略確認后,鶴壁和京東云的團隊迅速推進起了項目。“河南是農業大省,最開始我們幫助商家做農產品上行,主要是河南農特的紅薯、小米、面條等”,但單一農特并不能作為產業發展的“領航船”,“我們和鶴壁團隊一起探討,思考還是要結合京東的生態優勢和鶴壁特色規劃產業”馬一說。
充分的信賴,讓鶴壁的數字化轉型駛上了快車道。此后數年間,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京東(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京東云(河南)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京東鶴壁“亞洲一號倉”等項目陸續落地,鶴壁形成了豫北地區具有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經濟發展有了持久動力。
2022年,在全國20個數實融合“數字樣板”工程優秀實踐案例評選中,河南鶴壁京東智能制造“平臺+園區”實踐入選。在馬成海看來,作為20個樣板中唯一一個在工業產業化、推動產業集聚化發展的案例,園區的優勢在于建設中融合了京東的科技、物流、金融、物流等要素,并將研發、生產、品控、銷售、體驗于一體化部署。
目前,產業園已匯集深圳等地優質智能制造生產企業200余家。在智能制造產業園,小批量定制化3C產品從下單到交付僅需8小時,產業鏈上各個企業高效協作,實現了效率與質量的雙向提升,智能制造刷新產業效率記錄。
產線有了,訂單從哪來?銷售渠道在哪里?這一切在產業園建設之初,雙方團隊均已構思好。馬一介紹道,智能制造產業園是以京東訂單及外貿訂單做牽引,無縫對接京東生態資源,幫助商家實現降本增效。
更多的合作還在推進。
距離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不到20公里,是京東(鶴壁)智能制造產業新城項目施工現場,大型機械設備和施工車輛穿梭如織。鋼結構廠房內,工人們忙著焊接、安裝和調試設備。據了解,京東(鶴壁)智能制造產業新城項目投資50億元,占地475畝,主要建設研發中心、生產車間、展示中心等,以3C電子產品為終端產品,采用統一規劃建設、訂單引領帶動、分區獨立經營方式,打造全新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稅收8000萬元,帶動就業1萬人以上。
數實融合 實現智造躍遷
“從單件生產,到批量生產,再到流水線生產,后續發展到柔性生產,最后到智能化制造。”暨南大學機器人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柳寧梳理了人類歷史上制造技術的躍遷。
目前,制造業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以“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云制造”時代。在佛山維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下稱“維尚家具”)投建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標識記錄著板材從原料分揀、開料到輸送等生產實況的動態信息;機械臂、RGV(有軌制導車輛)生產線、自動輸送系統、自動提升系統等自動化設備正高效運轉;偌大的生產車間,已基本實現無人化生產。
時間回溯至2006年,維尚家具成立之初便創新性地提出了數碼化定制概念,開創了“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產”新模式。然而定制家具屬于非標產品,光主輔材便達數百種,涉及鏈條長、環節多,很難完成規模化生產。
2021年,維尚與京東云達成合作,依托京東云強大的數智供應鏈能力、產業AI技術能力,維尚成功建立了智能化工業質檢與智慧物流管理平臺,實現了家具部件的在線質檢以及供應鏈物流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可視化。該項目還被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評定為”佛山市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獲得百萬級資金的鼓勵支持。維尚家具項目總監何新義表示。
回憶起與京東云的合作,他說“京東在佛山設立了服務基地,大家挨得很近,就像鄰居一樣,什么問題都可以面對面商量著一起解決。”制造業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是需要‘定制的’,類似做定制家具一樣。“我們和京東云一起碰撞、調研,最后形成方案”。經過持續的智能化升級,維尚家具綜合材料利用率目前高達93%、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了50%,產品合格率提高了10%,訂單生產周期則從12天減少到了5~7天。
像維尚這樣的數智化車間,是佛山泛家居產業帶智造轉型的一道縮影。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以“家”為中心孕育了龐大的產業集群,獲得了“有家就有佛山造”的美譽。2020年,京東云與佛山南海區開啟合作。在泛家居產業,京東云協助構建家居數字化平臺,為包括“維尚家具、廣亞鋁業、林氏木業、簡一大理石”等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提供產品C2M、智能質檢等場內數字化服務以及智能倉儲、專業家居智能物流服務等相關支持。通過龍頭帶動,直接推動了佛山家居產業集群的數字化管理和服務能力。
其中,以維尚家具為“鏈主企業”打造的“定制家居產業集群”,正將TMS(運輸管理系統)、WMS(倉庫管理系統)等能力賦能到定制家居上下游企業,進一步強化產業鏈上下游伙伴企業的緊密聯系,達成整個產業鏈企業的協同轉型。數據顯示,經營周期內聚集泛家居產業上下游超50家企業,年產值超100億。
技術為核 實現信用穿透
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承載體。但當前,“實體經濟企業應收賬款的回收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商業保理專委會主任韓家平指出。
供應鏈金融以真實貿易和交易作為支撐,通過金融手段支持產業鏈發展,鏈上的核心企業借此擴張和提升競爭力,與核心企業有交易關系的中小微企業也能基于歷史交易數據獲得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產業的信用體系建設、信用管理,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要發展供應鏈金融。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往往過于依賴核心企業提供與其相關的交易鏈數據信息,“以數據驅動的風控和運營加持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對于在供應鏈過程中產生數據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供應鏈場景的數智化程度不高,便無法獲取數據,也就無法去做以數據驅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京東科技供應鏈金融科技部總經理周李軍分析。
目前,金融機構仍難以對其鏈屬上下游企業的進行客戶身份識別、貿易背景核查、交易確權以及管理抵質押物等等,從而使金融機構識別核心企業信用大多僅能涉及一級供應商或一級經銷商,難以對供應鏈上的第二層乃至第三層企業形成有效覆蓋。
神州數碼財務部生態資金部總監陳士龍認為,“像京東有龐大的產業數據,還有歷史的交易行為。在這個情況下通過上區塊鏈,增加數據的留痕和可用性提供給資方,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等問題。”
神州數碼與京東的合作由來已久,神州數碼也是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明星產品京保貝的第一批客戶。如今,神州數碼和京東供應金融科技的合作已從單一產品向多元產品拓展,無論是在融資規模、融資成本,還是融資便捷性、安全性、時效性等方面,都極大滿足了產業鏈客戶的融資需求。2020年,京東科技為神州數碼旗下平臺“神州商橋”提供采購融資服務。這也是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采購融資的第一個落地項目。
2023年,神州數碼又與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Lite版合作,通過本地化部署,全面提升神州數碼金融服務的運營能力,實現資金路由,讓更多金融機構順利接入,為3C數碼產業供應鏈金融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寫在最后
如今,數字科技企業在探索“助實”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無人區”,只有持續地投入科技研發增強自身的科技實力,更深入的走向產業一線,才能更好地擔當數字助手的重任,而這個過程中的積累和實踐,也將會成為每一個企業乃至中國科技領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以數實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正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趨勢。實體經濟領域的長期耕耘,讓京東不僅深度了解產業在數字化升級上的需求和痛點,也能夠通過自身的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以供應鏈為核心,為伙伴提供實用性強、扎實落地、見效快的全鏈路、系統性產品、方案和服務。
比如,觀察“京東鶴壁模式”的成功可以發現,像鶴壁一樣的城市還有很多,曾經發展如火如荼的產業變成了下一波城市進階的瓶頸。城市的“有機更新”實則源于鳳凰涅槃式的產業結構再造——基于城市特色找到轉型“法門”, 找到懂產業、也持續深耕產業的伙伴,發展出可持續生態;而維尚家具讓供應鏈提效不僅限于自身的生產,所以京東云打造的不僅是一張“貨網”,還有支撐上下游高效運轉的“云網”“倉網”; 與神州數碼共建的多元產品,盤活了通訊數碼產業鏈的活力。
據工信部數據,在2022年,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共投入研發經費771.8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較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在技術方面,2017年至今京東體系已經投入了近100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不斷強化自身的技術能力及產業數字化能力。
“獨行者疾,眾行者遠。”與合作伙伴共贏的經營理念一直貫穿京東20年發展。此前,京東集團CEO許冉出席數博會開幕式時便再次表示:“京東作為新型實體企業,依托自身實體場景中所沉淀和淬煉過的數智化供應鏈能力,從實體中來,到實體中去。通過數實融合,京東會攜手每一個伙伴在實體經濟建設中貢獻最大的力量。”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