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追憶袁隆平:他的人生歷程是一部雜交水稻發展史

            2021-11-11 09:48:47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瞿劍

            10日在京舉行的學習袁隆平精神交流會上,包括5位兩院院士在內的我國農業科技界數十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追憶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創新實踐、科學精神和崇高風范,認為袁隆平的人生歷程就是一部雜交水稻發展史;表示要學習、傳承和發揚袁隆平惟實懷真的創新膽識,經邦濟農的家國情懷,團結同輩、提攜后輩的合作態度,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奉獻精神,為實現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撐。

            作為袁隆平的親授弟子,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鄧華鳳回顧了袁隆平在雜交水稻從“三系法”到“兩系法”再到超級稻發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他還談到在袁隆平的書房里,掛著一首他自題的小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自然探秘永無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當盡頭。“這正是袁老師創新精神的寫照,這也是我國雜交水稻技術一直領先于世界的原因所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表示,袁隆平是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第一人,他創建的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始終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并為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錢前記得4年前跟袁隆平說“我55歲,干不動了”,袁先生說“人到55,猶如出山虎”,“我當場請袁先生把這句話寫在紙上,到現在一直放在我的書房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介紹,“兩系法”現在已經占了雜交水稻的一半以上,可是當初卻是被專家否定掉的。袁隆平能夠突破傳統理論的束縛,“他確實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科學家精神最好的踐行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深情回憶起自己親歷的袁隆平平易近人、團結同輩、提攜后輩的故事,并談到了袁隆平的家國情懷:他的雜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后,并沒有把技術封閉起來,而是向全世界推廣。“他胸懷整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把國家的重大需求作為科學家的首要任務。”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院士指出,袁隆平同志是當代科學家的典范,是我國農業科技界的一面旗幟,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號召農業科技工作者深入學習袁隆平的科學精神,擔負起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

            交流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湖南省農科院共同舉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