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社區自治成就棉花沱“幸福窩”

            2019-12-02 16:47:09     來源:光明網

            新津縣花橋鎮黃桷樹社區走訪錄

              11月14日,成都新津縣花橋鎮黃桷樹社區棉花沱小區,漂亮的藝術長廊里坐了幾位老太太,慵懶的曬著太陽,聊著家長里短。“只要不下雨,我們每天都要來這里耍,像今天太陽好,曬曬太陽聊聊天,安逸!”樊婆婆口齒主動和筆者搭話:“像我們這幾個老太婆,娃兒都大了,也不需要我們養活了,反而還經常給我們錢,就讓我們好好耍,保持身體好就行,幸福著呢!”

              而另一邊的廣場上,又有幾個婆婆奶奶正在帶孫子孫女,享受著另一種幸福。劉婆婆說:“娃娃剛學會走路,這個小廣場寬敞,他自己跑著也不怕磕著絆著。我們這個小廣場用處大,平時節慶,我們小區搞活動,像端午節包粽子什么的,都在這里搞;有時候放壩壩電影,也在這里放,我們最喜歡小區放壩壩電影了!”

              據了解,棉花沱小區建成于2011年,屬于花橋鎮的一個較大的安置小區,安置的大多是花橋鎮和五津鎮橋津社區的搬遷居民們,一共有一千多戶六千多人。記者在小區看到:小區的樓層都不高,紅白和黃白色彩搭配的樓棟在藍天白云下,顯得非常鮮艷搶眼,文化長廊、文化墻潛移默化地引導著居民們素質的提升;處處可見的綠葉植物和盛放的花朵,將小區裝點得格外漂亮,花叢中還有熊貓的生動雕塑,非常可愛!舊衣投放箱、分類垃圾箱也干干凈凈的,沒有絲毫臟亂,幾個大門都安上了智能的道閘,規范的門崗里坐著嚴謹的保安,整個小區顯得非常規范、漂亮而溫暖。

              在大門口,筆者注意到一個特別的玻璃門房——垃圾銀行自動投放點,這是干什么的呢?黃桷樹社區副主任鄧艷解釋道:“以前居民老在樓道里存放塑料桶、紙殼這些可以賣錢的廢品,弄的到處臟兮兮的,又不利于安全衛生的管理,所以我們專門引進了這個垃圾銀行,居民們可以把廢品投放在這里面,稱了重之后,掃二維碼就可以收到相應的錢,很方便!”

            社區自治成就棉花沱“幸福窩”

              幸福的今天都源于“社區自治”創辦的“物業公司”

              今年5月份,黃桷樹社區棉花沱小區以“社區自治”為引領,社區“兩委”創建了棉花沱小區獨有的“物業公司”,采取兩委成員交叉任職的方式,做實黃桷樹社區“黨建+物業”一肩挑管理服務模式,探索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物業管理制度,通過“誰享誰付,誰得誰勞”的方式創新小區管理新模式,既提高了辦事效率,又能讓小區居民享受到更專業、周到的服務。

              那么,什么叫做“誰享誰付,誰得誰勞”?鄧艷解釋說:“比如保潔,以前掃地和保潔是兩個工種,掃地阿姨早上掃了就不管了,保潔的也不負責,所以我們就設置成了一個工作,每個保潔員負責一片區域,從早上到晚上,我們要求不能看到垃圾。然后就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考核之前的所有保潔人員,能做到的就留下來、漲工資,不適應的就淘汰。后來,大多數保潔都適應了現在的管理方法,覺得也沒有累太多,但是掙錢更多了!你看現在我們小區里基本上看不到垃圾了,居民們看到小區干凈了,自然也不亂丟了。還有保安,我們請來派出所的警官,對保安們進行了崗前培訓,并給他們分了隊分了早晚班,保證小區24小時都有人值守,整晚都有人巡邏,保障居民們的安全。”

              就像這樣,社區的“物業公司”迅速理順了自己的管理機制,也理順了小區的秩序。同時,針對小區居民的訴求,重整了綠化、增添了桌椅板凳、更換了路燈、重置了小區的標識標牌、樓棟牌等,逐步形成了目前該小區的模樣。

              “現在,我們正在根據小區居民提出的意見,規整小區對面的那一大片空地,把它們建設成籃球場、正規的菜市場、群宴服務場、雨水花園、停車場、公廁等。這個群宴服務場,是因為小區居民辦群宴的時候,會影響到其他居民,所以,就讓他們以后都統一在這個場地來辦,就不影響別人了。如果平時沒有這些事情,這片場地就是大家跳壩壩舞的地方,不在小區樓下,放音樂也不影響別人。另外,我們還規整了一片‘微田園’,由社區請人種上各種農作物,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來認識農作物,就像小區居民們說的‘我們都是農民出身,總不能土地流轉后不種地了,小輩們連韭菜和蒜苗都分不清楚嘛’!”鄧艷笑稱。

            社區自治成就棉花沱“幸福窩”

              發揮黨組織作用 小區發展才有“舵”

              黃桷樹社區副書記徐波說:“在社區開始自治管理的時候,我們前期就先召集黨員開會,宣傳我們的方案,讓黨員們回家給家里人、鄰居宣傳,這樣,我們的制度推廣下去的時候,居民們就更容易理解、支持!從而形成了整個小區團結一致、凝心聚力的非常好的氛圍。另外,我們在大掃除、打造小區的時候,黨員們也積極參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小區還有幾戶孤寡老人、失獨家庭這種特殊家庭,平時除了社區工作人員關心著,主要還是靠周圍的黨員們隨時關心著,讓他們也能在這里過得踏實、溫暖。”

              下一步,棉花沱小區還將籌備業主委員會,引導居民們自主管理,發揮出居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建設家園的行列中來。“這其中,肯定是少不了黨員們的參與和引導的,給我們一年的時間,我們這個小區將變得更好!”徐波對小區的未來頗有信心。

              據悉,棉花沱小區的創新“自治”得到了花橋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它開創了一個管理的新方向,所成立的物業公司也是社區“兩委”對“社區自治”的有利探索,是服務專業化的有效途徑。因此,花橋鎮政府也將與社區“兩委”一起,將這項利民便民工作落到實處,激發社區活力,推動鄉村建設,同時,也將把棉花沱小區好的先進經驗、做法普及到其他社區,讓全鎮各社區都積極探索,創新發展出更多更好的社區治理的經驗,力將把花橋鎮轄區內的各個小區都打造成有特色、有內涵、高品質的和諧小區。(鐘蕾蕾)

            [ 責編:楊帆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