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宋雅娟 肖春芳)11月20日,在2019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農學會發布了《2019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報告,報告展示了數字牧場技術、北方村鎮秸稈清潔供暖關鍵技術等10項重大新技術;馬鈴薯中式主食化系列產品、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二聯亞單位疫苗等10項新產品;此外還有雞個體生產性能信息采集智能設備、全自動辣椒除柄裝備等10項新裝備。
中國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胡義萍表示,此次發布的重大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的選擇,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要求,有重大應用前景,能引領未來產業發展;二是核心技術突出,經有關部門進行過成果鑒定、驗收等技術性評價;三是具備推廣應用條件,無需中試、熟化。”這意味著,發布的新技術、新產品等,都已經可以直接利用在生產之中。
1玉米密植高產全程機械化綠色生產技術
該成果融合密植栽培增產、籽粒收獲增效綠色防控技術,通過規模化和標準化實施,實現了玉米的綠色豐收增產和可持續發展。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2南疆無膜棉新品種培育及其配套技術
該成果利用早熟、耐鹽堿、耐低溫、豐產等多個形狀協同改良的新品系“中棉619”,并配套適時播種、適當深播、滴管帶淺埋、適當增密、減氮增鉀、合理化調等為主要內容的促早栽培技術體系,實現了新疆棉花無膜穩產種植模式。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棉花所等
3設施西瓜甜瓜農藥化肥減量與簡約化生產技術
該成果集成了設施西瓜甜瓜農藥化肥減量與簡約化生產技術,并創制了田間耕作與農藥減量高效應用技術裝備,能有效提高我國西甜瓜產量、品質、病蟲害防治能力,實現農藥、化肥的減量使用,突破設施西瓜即綠色雙減又優質高產的產業難題。
研發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
4設施蔬菜土傳病害綜合治理技術
該成果突破了以滅殺病原為主的傳統防治技術,形成以植物健康栽培和土壤生態健康為核心的綜合治理技術,顯著提升蔬菜產量和品質。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5數字牧場技術
該成果研發了牧場草蓄監測調控及決策的數字技術與產品,實現了草原信息實時獲取、放牧家畜精準調控、牧場效益定量決策。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6北方村鎮秸稈清潔供暖關鍵技術
該成果創新研發秸稈碳氣聯產清潔供暖技術成套設備,提出了分散型村落單戶供暖、中心村集中供暖、城郊型村鎮社區集中供氣等三種模式。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問題,為北方村鎮冬季節清潔供暖提供了系統方案。
研發單位: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
7植物油料高質化生物加工與利用關鍵技術
該成果突破植物油料生物解離、油脂蛋白同步制取和乳狀液突破三大關鍵技術難題,顯著提升了我國油脂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研發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8臍橙采后免發汗式商品化處理,即儲藏保鮮技術
該成果基于中溫預處理、防腐保鮮、中溫恒溫浸泡,以加溫噴蠟涂膜技術,延長了臍橙儲藏保鮮的時間,實現了臍橙采后免發汗式商品化處理。
研發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等
9鲆鰈魚類愛德華氏菌病活疫苗創制技術
該成果基于對水產重要病原愛德華氏菌的致病機理的系統解析,突破獨枕技術難題,創制安全高效疫苗,促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
研發單位:華東理工大學
10南極磷蝦資源可持續利用關鍵技術
該成果建立了南極磷蝦資源調查評估方法,突破了高效生態捕撈及綜合利用技術,使我國南極磷蝦從無到有,產量越居世界第二。
研發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10項新產品:
1早熟、高產、優質、食用、抗病大豆新品種,和龍95
該成果早熟、高產、優質、食用、抗病,提高了試用區大豆單產品質及抗性,為生產銷售和加工企業提供了優質品種,社會效益顯著。
研發單位:黑龍江龍科院佳木斯分院
2適宜機械化玉米籽粒直收新品種吉單66
該成果突破玉米籽粒直收品種選育的關鍵技術難題,推動我國玉米產業機械化生產,引領我國玉米生產方式重大變革。
研發單位:吉林省農科院
3適水、抗寒、強筋小麥新品種,中麥5051
該成果突破了節水、抗寒、強筋、中泰赤霉病等諸多優異特性于一身的技術難點,為華北缺水地區,綠色優質小麥生產提供了新品種。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4系列優質大果耐儲運、油桃、蟠桃、油蟠桃新品種
該成果通過技術攻關與多代雜交選育,突破了流術時間短,耐儲存運行差、蟠桃油桃外觀差、個小等問題,推動了桃產業的升級。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鄭州果實研究所
5植物免疫誘導蛋白制劑阿泰靈
該成果基于蛋白質植物免疫誘導劑的研發與制備,突破多項技術難點,創制的阿泰靈產品,具有安全、環保、高效、低成本等特點,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6中旭草原白羽肉鴨新品種
該成果針對引進肉鴨品種不符合我國消費者需求的問題,創建多項育種技術,育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肉鴨新品種,保障了行業健康發展。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7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二聯亞單位疫苗
該成果是國際上首個具有通用預防效果的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疫苗多防,抗原譜廣,安全性好、保護率高,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推進疫苗從傳統向精準提升。
研發單位:華中農業大學
8馬鈴薯中式主食化系列產品
該成果突破了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原料標準,關鍵技術,專用加工裝備等核心技術瓶頸,實現規模化、自動化、工業化和市場化生產。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9團頭魴新品種華海1號
該成果建立了國內最豐富的傳統法,種質資源和基因資源庫,構建了分子標記輔助選育技術體系,培育傳統法華海1號新品種,創建了預防推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模式,促進了傳統法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研發單位:華中農業大學
10長豐鯽
該成果通過異源雌核發育技術,突破了銀鯽染色體操作等多項技術難題,該新品種具有倍性高、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等優良性狀。
研發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10項新裝備:
1雞個體生產性能信息、采集智能裝備
該成果突破小個體精準飼喂,生產性能參數自動獲取、種蛋自動標記,三大關鍵技術難點,提高了蛋雞精準飼養智能化水平。
研發單位:河北農業大學
2廣適低損油菜分段/聯合收獲技術與裝備
該成果創新了分段與聯合轉換的收貨方式,創制1個通用底盤與4種割臺組成的成套收獲裝備,實現了廣適、低損、高效、高品質收獲。
研發單位: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3多壟多行花生播種聯合作業裝備
該成果可一次作業完成花生多壟多行覆膜種植中的筑壟、施肥、播種、覆土、噴藥、展膜、壓膜、膜上筑土、滴灌帶鋪設等農藝需求,播種效率高,工作穩定,性能可靠。
研發單位:青島農業大學
4高效節能糧食干燥關鍵技術及其成套設備
該成果突破了干燥、自適應、控制、無塵無熱、慣性、干燥和工藝系統評價等獨枕關鍵技術,形成了成套設備,實現了優質、高效節能的干燥目標。
研發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5深施型液態施肥機
該成果根據作物根區需肥與穴深施迫切要求,突破多項技術難點,研發系列配套裝備,實現了液態肥精準穴深施和節本增效目標。
研發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6全自動辣椒除柄設備
該成果有效解決了辣椒機械化除柄世界難題,解決了勞動力,減輕了對工人的傷害,顯著提高了辣椒干的品質。
研發單位:青島璐璐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7太陽能雙循環農產品干燥設備
該成果基于太陽能光熱轉換點與農產品干燥特性,突破多項技術難點,實現了農產品干燥的安全、營養、低耗、節能、減污、高效。
研發單位: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
8便攜式花生加工品質速測儀
該成果基于花生原料品質基礎數據,精準設計了單位配件和樣品杯,突破了多項技術難點,實現了加工品質指標高通量、快速無損檢測。
研發單位: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9南極磷蝦脫殼設備
該成果創制了南極磷蝦脫殼機,建立了船載蝦肉加工生產線,填補了我們在專業化南極磷蝦船載加工裝備研制領域的空白。
研發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10魷魚高效節能的釣捕裝備
該成果基于魷釣漁業中最核心裝備集魚燈和魷魚釣機的協作研發,實現了魷魚釣捕的高效、節能和裝備國產化。
研發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 責編:趙清建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