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社評:美再次對華威脅無助兩國達成協議

            2019-07-18 15:05:26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白宮方面16日表示,美中達成貿易協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美方愿意的話,可以對其他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美方還表示,中國應該購買美國的農產品,他們正在觀察“北京是否會履行承諾”。

            美方似乎又在對中國發出威脅的信號了,盡管與以往相比,這次的信號相對溫和一些。

            華盛頓是發動中美貿易戰的主動方,然而事實表明,發動貿易戰容易,結束卻要難得多。因為開打貿易戰,很小的決策圈就能定。但貿易戰既成,就成為全社會的事情,導致輿論動員和利益重構。貿易戰越升級,結束貿易戰的成本就越高。

            白宮對中方施加的很大一部分壓力都會最終轉化成對它自己的政治壓力。比如把華為拉進實體清單容易,但要取消對華為禁運,白宮就要面對反對派的猛烈攻擊。而它如果不這么做,中方又不可能做出相對應的讓步。這會造成美方的進退維谷。

            美方和中方一樣是想結束貿易戰的,但它采取了極限施壓迫中方讓步的策略。結果是,施壓被證明動搖不了中方的意志,而且施壓越重美方為達成協議所意味的國內工作越多,中方又不可能為美方的內部成本埋單,所以華盛頓蠻干的本錢注定越來越少。

            相信貿易戰打了一年多以后美方現在已經清楚,壓垮中方很不現實。中方始終愿意達成協議,但中方在實力上扛得住耗得起,在意志上、行動上始終不動搖,這些都是真實的。白宮應該已經清楚,如果就這么一味施壓,那么兩國貿易戰將無窮無盡地打下去,雙方都會痛苦,最后比的將是誰的抗痛抗壓能力更強、更持久。

            我們覺得,白宮對中國的最新威脅可能有一部分是美國政治的內部需要。美方的政治游戲決定了他們的態度要照顧很多只耳朵,因此時軟時硬,這反映了它左右為難的政治處境。

            大阪峰會后中國的態度很穩定,但是美方發出了很多也很具體的聲音,它們有不少是彼此矛盾或者不協調的。

            中國的體制與美國不同,雙方傳遞態度的體系是非對稱的。中國不會與美搞表態競賽,但我方的基本態度和意志已經非常清楚并且可信,也已經在中國轉化到行動層面。

            中方相信美方也想達成協議,而且由于美國政治時間表的作用,華盛頓會對達成協議越來越有緊迫感。而中國對此并沒有時限的催促。我們不愿意比雙方誰更急于達成協議,認為這沒有意義。達成協議對雙方都更好,這是基本事實。

            我們希望達成協議,但很清楚做好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中國需要加速彌補貿易戰所暴露的產業缺陷,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改革開放擴大本國市場的吸引力,還需要全面活躍經濟,增強抵御最壞情況的韌性。無論中美達不達成協議,這些努力都已經推開,協議能夠提供量的幫助,而上述工作則決定中國經濟質的改善。

            實事求是說,貿易戰打了一年多,中國社會對它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適應。中國崛起之路會有意想不到的曲折,人們理解并接受了這一現實。這個曲折度有多大,人們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把握。貿易戰不好,但也沒想象的那么可怕,這成了中國社會對時局普遍的新認知。

            我們還是很希望美方能夠回歸理性,與中方共同努力達成一個對兩國都有利的平等協議。為了促成事情朝這個方向加快發展,我們愿意采取積極的姿態,但也保持著朝最好結果努力、同時做好最壞準備的總體策略。

            中美有各自的利益,但是減少貿易戰導致的成本,應該是雙方的共同利益。至于兩國能否最終達成對雙方都有利、世界也希望看到的協議,事在人為,相向而行是決定性的。

            (責編:劉葉婷、賈文婷)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