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乘勢而上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2024-03-11 14:15:0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圓桌對話】

            光明日報記者 張曉華 李春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不斷豐富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戰略和政策體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進一步打通區域協調發展“經絡”?如何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本刊特邀請代表委員進行探討。

            廣東省珠海市橫琴金融島 新華社發

            河北省懷來縣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 新華社發

            位于三峽大壩上游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的旅游港換乘中心 新華社發

            嘉賓:

            吳新明代表(江蘇省南通市委書記)

            曲永義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

            連玉明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張曉華 李春劍

            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記者:我國不斷完善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在落實區域重大戰略方面推出一批新舉措,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不斷增強。您認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曲永義:近年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一是區域重大戰略穩步實施,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二是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區域發展更加平衡,中西部地區就業機會和吸引力不斷增加;三是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基本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

            吳新明:長三角地區決策、協調、執行一體化的相關機制已經形成,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具體而言,一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跑出加速度,特別是交通一體化取得長足發展;二是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產業創新協同邁出新步伐;三是實現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常態化機制化開展長江漁政等聯合執法;四是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體化發展成果。例如,2023年南通在上海異地就醫110萬人次,公積金提取等152項政務服務實現跨省市“一網通辦”。

            連玉明: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績斐然。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以冬奧為標志的文旅產業協同發展、三地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均取得新突破。三地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聚焦科技創新、產業提質,加快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連接,為區域協調發展賦能。

            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需攻堅克難

            記者:您認為當前區域協調發展還要突破哪些制約因素?

            吳新明:當前,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仍存在一些堵點。比如,共享機制仍需完善,要素流動機制尚不健全,公共服務實現同城同質有待推進,政策協同機制還需提升,各地政務服務制度標準不盡相同……這些都影響了“跨省通辦”“一網通辦”的通暢性、普惠性。

            連玉明: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的階段,但仍面臨區域內創新能力差異大、產業鏈與創新鏈對接融合不充分、創新成果轉化效率不高等問題。同時,創新能力的落差,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產業梯度和產業發展間的落差,導致三地在新產品研發、產品更新換代等方面參差不齊,也造成產業鏈條的各環節發展不均衡、接續難度大,制約了科技創新成果的落地轉化。

            曲永義:一方面,區域協調發展機制仍不夠完善,利益分配機制仍不夠健全,難免制約發展成果共享。尤其是一些跨省的區域協調缺乏政策約束力,尚未形成穩定的制度體系。另一方面,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上,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存在一定差距。

            協同聯動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

            記者: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各地區應如何發揮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連玉明: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市場優勢,把京津冀協同發展放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進行統籌謀劃,聚焦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與空港、陸港、海港建設,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深化三地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的制度型開放,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吳新明:南通將發揮自身所長,更好服務大局,在共同發展中實現自身發展。為此,一是要找準定位,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點。二是要盡展所長,增創交通區位優勢,融入長三角地區產業鏈創新鏈,持續提升貿易投資合作水平。三是要重點突破,突出產業創新協同這個重點,更好服務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快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曲永義: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以高水平協同聯動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東部地區要基于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積累的發展經驗,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升科技創新與產業鏈領先優勢;中部地區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要素等比較優勢,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崛起;西部地區要充分利用特色資源稟賦優勢,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推動生產方式升級;東北地區要在體制機制上有更大突破,進一步調整優化生產力布局,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1日 06版)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