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挑戰科學難題 不要急功近利

            2024-02-22 15:44:43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林忠欽(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加強基礎研究不僅對增強我國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策源能力具有引領作用,還對科技強國建設具有長期性、基礎性的重要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我們要發揮其基礎研究的優勢、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

            究竟什么是基礎研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做研究的時候不一定有明確的工程應用導向,當研究進行和深入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現這個研究工作有其應用之處。要支持青年學者從事興趣導向的基礎研究,鼓勵青年學者做有興趣的研究,挑戰科學難題,不要急功近利。

            近年來,我國設立了一批大科學設施,利用這些設施能夠開展非常前沿的研究工作。我建議設立大科學設施的使用專項,鼓勵各單位科學家積極使用大科學設施,開展深入可持續的基礎研究。我國設立了多個科技重大專項,這些專項都有明確的工程目標,但是對相關基礎研究的支持還不夠。如果能夠圍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設立相關的基礎研究項目群,將使專項工作做得更加成體系,成效更顯著。

            還要加強重大產業需求對基礎研究的牽引作用,提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的效率。我們要前瞻部署和重點支持能夠對產業發展產生革命性、顛覆性推動作用的基礎研究,如原子制造等,在關乎國家命脈的戰略性重點發展方向不斷積累,構建長板優勢;提升應用性基礎研究對于產業創新發展的貢獻率,建立政府主導的基礎研究成果基金,以產業需要為導向,提高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效率,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崔興毅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2日 08版)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