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12月8日電 (記者 李佩珊)12月8日,2023年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在寧夏銀川市拉開帷幕。來自俄羅斯、英國、意大利、埃及、中國等國家的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單位、文化旅游企業的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銀川,探索數字化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展示中的應用。
研討會現場。于光建 攝
此次研討會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同步展開。在為期2天的會議中,專家學者將通過大會主旨報告、分組交流研討、調研觀摩產學研用融合實踐基地等形式,聚焦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當代價值,圍繞絲綢之路歷史與考古研究、絲綢之路文明互鑒交流、科技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文化遺產賦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議題分享最新的學術成果,結合各自工作介紹文化遺產保護與產學研用經驗和典型案例。
外籍專家現場發言。于光建 攝
同時,與會專家和單位還將就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館、文化旅游企業之間資源共享、學術合作研究、人才培養和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搭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與機制,推動新時代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開展深入交流研討。
此次研討會由教育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主辦,寧夏大學,廈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承辦,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銀川西夏陵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協辦。(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