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子煙二手煙的重要科學證據出現了:意大利卡塔尼亞大學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的論文顯示,卷煙煙霧含有相當高的細胞毒性,會誘發DNA突變并遺傳,但電子煙煙霧中幾乎檢測不到這些毒性作用。數據顯示,電子煙煙霧的細胞毒性比卷煙煙霧的低300倍。
二手煙,即不抽煙的人被動吸入的煙霧,包括煙草產品釋放的煙霧和使用者呼出的煙霧。為衡量卷煙和電子煙煙霧的危害,研究人員從細胞毒性、致突變性和遺傳毒性三方面進行對比檢測,發現無論哪一項,電子煙煙霧的毒性都比卷煙的低很多。
以細胞毒性為例,具有細胞毒性的煙霧會讓人體細胞受損或死亡,引起多種炎癥和癌癥。數據顯示,只吸兩口卷煙二手煙就能造成細胞受損變形,吸到第4口時,細胞就已死亡。相比之下,電子煙二手煙中完全檢測不出細胞毒性,即便過了幾十個小時,中間觀察到細胞形態變化,之后也會完全恢復。
其他兩項檢測對比也很明顯:基因突變方面,9口卷煙二手煙即可誘發DNA變化,300口電子煙二手煙都不會引發誘變;遺傳毒性方面,在1-4口卷煙二手煙中檢測出的毒性數據,在100口電子煙二手煙中依舊檢測不到。
作者在論文中介紹,此前有研究用同樣的檢測方法,發現電子煙煙霧的細胞毒性比卷煙煙霧的低300倍。“我們的研究再次證實電子煙的毒性明顯低于卷煙,這讓我們確信,對想減害的煙民來說,電子煙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卡塔尼亞大學加快煙草減害卓越中心(CoEHAR)教授Massimo Caruso說。他也是論文作者之一。
作為全球煙草減害領域的權威科研機構,CoEHAR近年來發表過多個證實電子煙減害作用的重要成果。其2020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患慢阻肺的煙民改用電子煙后,病癥惡化程度減少約50%。2022年的研究顯示,卷煙易引起腦梗死和中風,電子煙不會損害心血管系統。
卷煙的主要危害(4000多種化學物質和69種致癌物)都在煙草燃燒時產生,電子煙不含煙草燃燒過程,能減少卷煙95%的危害。在CoEHAR創始人Riccardo Polosa看來,電子煙能減害是“最不愿意接受電子煙的頑固派也不得不承認的科學事實”。
“公共衛生機構應該認識到電子煙的減害潛力,如果能采用減害策略,讓煙民改用電子煙,將大大降低煙民的患病風險。”Riccardo Polosa說。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