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鄉村行·看振興)“中國碳票第一村”“碳”新路

            2023-11-07 14:10:29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福建三明11月7日電 (雷朝良)金秋時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的常口村,遠山如黛,碧水流過金溪。

            圖為常口村群山青翠,溪水如鏡。(無人機照片) 中新網記者 張斌 攝

            常口村所在的三明市是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自20世紀80年代初推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以來,三明從林地明晰產權到林權有序流轉,再到林業金融創新,近40年里跨越三次重大突破,不斷深化改革,發揮了林改先試先行、敢闖敢為、全國示范的作用。

            常口村林業資源豐富,周邊群山環繞,水系發達,森林覆蓋率高達95%。2021年5月18日,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三明市簽發。在三明林業碳票首發儀式上,常口村領取了編號為“0000001”的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成為“中國碳票第一村”。

            圖為常口村一角。 中新網記者 張斌 攝

            林業碳票是林地林木的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通過這一憑證,可以將林木的固碳功能作為資產,并進行交易。常口村的這張碳票,涉及該村3197畝生態公益林,經第三方評估測算,監測期碳減排量12723噸,總價14萬元。

            談起當時代表全村領取碳票的場景,張林順難掩激動。“過去變現只有砍樹一條路,現在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延綿青山已逐步轉化為可持續利用的‘綠色銀行’。”

            圖為8月15日,中國首個全國生態日福建活動在福建省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舉行,中國林業碳票首次跨省銷售。 中新網記者 張斌 攝

            近年來,常口村依托優越的林業資源,與福建金森林業股份有限公司及鎮林場合作,通過林地出租、折價入股合作造林等方式,每年增加村財收入10多萬元。村里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村民能夠依靠林權按揭貸款、“福林貸”等綠色金融產品,緩解資金需求。

            此外,常口村以多村聯建為抓手,統籌聯村區域內12.5萬畝林地資源,發展紅菇保育擴繁基地3000畝、林下套種楠木1800畝、中蜂養殖1500箱、多花黃精核心種植10畝;并與福建省農科院和盤古中藥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聯村+科研院校+公司+基地”產學研模式,促進林下經濟助力村財、村民增收長足發展。

            圖為皮劃艇、槳板愛好者在福建省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的金溪上開展水上運動。 中新網記者 張斌 攝

            2022年,常口村80%的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村集體經濟收入18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萬元,較1997年分別增長61倍、15倍。

            今年8月15日,全國生態日福建活動在常口村舉行。在林業碳票銷售簽約儀式上,全國首張跨省銷售的林業碳票順利簽約——上海匯洲建設集團購買將樂縣白蓮鎮墈厚村、安仁鄉洞前村共2萬噸林業碳票,成交價30萬元。

            上海匯洲建設集團總經理邱起泉在順利簽約后倍感振奮。“這次簽約對我們公司來說有雙重意義!”邱起泉告訴記者,一方面,購買2萬噸碳匯用于企業自身碳中和,是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積極履行企業責任的題中之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助力三明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

            如今,碳票這個“真金白銀”已從常口村輻射至將樂全縣。數據顯示,將樂縣累計開發林業碳票項目21個(村),項目面積約9萬畝,產生碳匯量33.4萬噸,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63萬元。

            在三明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院長趙平喜看來,常口村打造“中國碳票第一村”,探索“碳”文化傳播新路子,將有助于傳承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和合文化理念,是講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道路新故事、譜寫好新時代新福建篇章的有力舉措。(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