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圖宜膚“皮膚檢測與數字化標準聯合實驗室”最新的關于衰老“拐點”的重大研究成果,于2023國際皮膚科學會研究大會(ISID)上發布。
該衰老“拐點”研究結果發現,對于嘴角紋、眉間紋和前額皺紋等,衰老拐點往往比較晚,在30歲左右;而對于法令紋、淚溝、眼角紋和眼下皺紋來說,衰老開始的時間點比較早,在25歲左右。
“這次的發現,主要是基于我們本身的AI 測膚系統,快速地量化人類皮膚,然后通過大規模的人群分布分析,去捕捉量化指標,最后再基于大規模的量化指標去分析皮膚衰老各個指針或表征,得出隨著年齡變化,衰老拐點在什么時候出現。這對于護膚品或者說美容行業提供護膚建議,比如什么時候采用什么樣的產品,提供了科學支撐。”美圖宜膚產品技術總監王黎凌表示。
王黎凌介紹,研究發現,像嘴角紋、眉間紋、前額皺紋這些比較大而深的皺紋,拐點往往會出現在 30 歲左右;像法令紋、淚溝、眼角紋、眼下皺紋這些經常運動到的肌肉影響的皮膚,衰老的拐點一般會出現在 25 歲左右。
“在本次研究沒有發布之前,我們會知道眼角紋或眼下細紋會比嘴角紋或眉間紋出現的更早,但是我們并不清楚的知道哪個年齡段出會開始出現,因此,本次的研究就非常具有參考意義。”王黎凌說,比如這些發現,將指導25歲左右的消費者,在考慮抗衰產品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眼部產品,而到了30歲左右,可以開始關注前額和下面部區域。
本次研究一經發布就受到了廣泛關注。究其原因,王黎凌分析,本次研究共有超過43萬名參與者,是迄今為止同類研究中最廣泛的一次,它利用全景式AI測膚系統美圖宜膚來識別皺紋發展和嚴重程度的關鍵拐點。
AI 的技術廣泛發展,在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各個職業的工作效率,在皮膚檢測包括醫學方面亦是如此。
“具體到這次美圖宜膚做的這個皮膚衰老拐點的研究,AI 技術給予了挺大的助力。我們做的是標準化采集,因為我們的設備所制造的環境是一致的,所以每個人進來拍攝的角度包括光線是一致的。在這個統一的環境底下,AI 技術可以以一個非常快速的時間,直接輸出每個受測者面部皮膚的全部表型特征量化指標。”王黎凌說,通過AI 算法,美圖宜膚把每一個特型做了細致分布的分析。
除此之外,美圖宜膚還在繼續探索AI 技術在皮膚研究領域上的更廣泛應用。
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皮膚問題,要在現實中找到對應的樣本,是一個需要碰運氣的事情。通過 AIGC技術,描述所需要的特征,就可以通過 AIGC 去生成這樣的個體的樣本。
“我們生成的一個虛擬人,然后把所需要的皮膚特征應用在或生成在這個虛擬人上面,然后讓它生成出對應需要的照片,然后再做相應的訓練標注,類似于這樣的技術,這個部分就極大地加速了我們各種皮膚分型,包括我們訓練數據集的擴充。”王黎凌說。
除此之外,皮膚衰老是有特定生長規律的,例如皺紋、色斑的出現時間點。
“當然,每個人的個體不太一樣,比如說現在的底層斑在的位置就會影響到,一二年后浮現出來的表層斑會是什么樣子,通過整個這種皮膚生長的分析,再匹配我們的AIGC技術,其實是可以模擬出每個人在生長過程中大體的衰老表現,以此來指導、建議如何做皮膚護理。”王黎凌說。
美圖宜膚目前也在探索醫美方面的應用,可以讓需要整形的人基于醫美的需求去模擬出,通過醫美手段整形完以后,大概會是什么樣的效果。
“這其實跟染發有點類似。如果技術成熟,可以模擬出整形后的樣子,例如割雙眼皮、隆鼻后的效果,不過因為缺乏醫學上的人體皮膚生長模擬數據,這個部分我們還處于很早期階段。”王黎凌預測,隨著 AI 技術的成熟,未來可以做到通過 AI 的手段去復刻需要整形的人,模擬出這個人當采用某些方案去做微整的時候,恢復以后會是一個什么樣的面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