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北京開出賽益寧【甘精胰島素利司那肽注射液(I)/(II)】的首批處方,該產品適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飲食和運動基礎上聯合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改善血糖控制。
今年39歲的賀先生已經患有糖尿病近7年,既往空腹血糖約9 mmol/L、餐后血約15 mmol/L左右,嚴重超標。賀先生曾用過多種口服降糖藥進行治療,由于工作繁忙會有藥物少吃、漏吃的情況,不能達到糖化血紅蛋白指標(HbA1c)<7%的目標,還曾因治療導致的低血糖住院。今日在醫生的診療方案調整下,拿到了創新降糖藥賽益寧。對此,賀先生感慨道,“非常感謝國家對創新藥物的引進力度與速度,讓我們能盡早用上創新藥,一天一次,方便地控制血糖。”
得益于國家醫改政策對創新藥物的加速推動,賽益寧自今年1月獲批后,僅用了4個月時間便完成了過去注射劑產品需要平均耗時近一年才能完成的生產及上市全流程,從海外生產半成品、海關查驗清關再到本地分包、最后由本地北京工廠將完成分包裝的產品放行到醫院藥房、雙通道藥房等全國各個患者終端。至此也意味著我國糖尿病患者有了能兼顧降糖療效、降低低血糖風險和治療不增重的全新治療選擇,助力患者在血糖管理“安全達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優質達標”。
像賀先生有血糖困擾的患者并非少數。據一項發表在BMJ雜志的中國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北京地區為13.6%。換句話說,在北京的大街上,大約每30個人中大約就有4個糖尿病患者。而這部分人群中超過50%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標,近80%患者會出現餐后血糖升高。人體血糖水平猶如大海,空腹血糖是海平面,餐后血糖是海浪波峰,血糖波動就是海浪大小。當人體的血糖水平面不斷升高,波峰也 “水漲船高”,人體的各個器官不僅長期浸泡在“糖海”中,還要受到大浪的沖擊,并發癥由此產生。
我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雙高”現象普遍,從而進一步導致糖化達標率不足,并加大并發癥的發生。對此,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楊文英教授表示:“血糖‘雙高’的患者,無論空腹還是餐后血糖都處于很高的水平,使得我們的組織浸泡在高血糖狀態中,這是糖尿病發展到后期的一個趨勢。“雙高”對人體的損害很大,長期血糖不達標會出現視網膜、腎臟等微血管并發癥,更會引發像卒中、心梗等大血管病并發癥果。”
據了解,糖化血紅蛋白指標(HbA1c)是衡量血糖達標的“金標準”,應盡早實現血糖控制可帶來更多遠期獲益,《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議非妊娠成年 T2DM患者 HbA1c的控制目標為<7%1。
對此,楊文英教授認為:“近年來,糖尿病管理理念在不斷迭代更新,由單純關注降糖到提倡血糖管理的‘優質達標’,即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同時又要避免嚴重低血糖,以及體重的進一步增加。要達到這一目標,一方面要選用合適的藥物,比如基礎胰島素和GLP-1受體激動劑復方制劑,既能發揮基礎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又能發揮 GLP-1受體激動劑克服低血糖和體重增加的作用。另一方面,患者也要選擇恰當的生活方式,聯合運動和飲食,以便讓藥物更好地發揮出‘優質達標’的水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