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大宗商品金融信用,讓傳統倉儲園區從“普倉”變身“金倉”。
4月20日, 在濟南舉辦的2023京東云城市峰會上,京東云立足大宗商品產業園區數智進階,發布“數字倉庫”解決方案,構建“倉儲、貿易、金融”三 位一體的產業生態,形成大宗商品流通樞紐,融通產業鏈上下游,釋放大宗商品的金融、貿易價值。青島自貿片區分享推介率先打造“數字倉庫”生態體系探索和實 踐經驗。
路徑佳:“技術+實踐”打通大宗產業鏈上下游
長期以來,大宗商品市場面臨監管難、確權難、融資難等難題,倉單虛開等問題,對期貨、現貨市場安全平穩運行帶來風險挑戰。
“我們希望通過AI技術實現貨物智能監管,降低貨物丟失及重復質押等風險,從而打造更加規范、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單證化融資,助力倉單融資、動產融資 等金融業務開展。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推動大宗商品企業‘守住倉,看住貨,貸出款’,二是幫助金融機構創新業務模式,三是助力政府數字化建設并提供良好的營 商環境。”京東云數字倉庫產品相關負責人表示。
依托京東集團多年的供應鏈實踐積累,鏈接大宗產業鏈上下游,京東云數字倉庫構建倉儲、金融、貿易三位一體大宗貿易新生態。
就“全景方案”具體來說,京東云數字倉庫,依托1個“產業協同平臺”的能力支持,針對大宗商品產業鏈上存在的難點、堵點,京東云融合創新面向相關政府 和企業端的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能力,構建新一代主動智能、高可信、全流程平臺,支撐倉儲、金融、貿易這3大核心業務場景。
據了解,京東云產業協同平臺依托京東數智供應鏈萬億數據優勢,已經沉淀產業數據超2.7 億、產業模型300多個,產業標簽4000多個。
效果優:“降本增效+促融資”力促大宗商品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多方受益
不同于國內其他大宗倉庫數字化建設,京東云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供應鏈、區塊鏈等領先技術,為青島自貿片區航貿金耦合發展構建底座,打造了一個全流程、智能化的數字倉庫,需要具備技術服務、數據服務和金融服務三種能力,最終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
作為業內首個探索搭建數字倉庫平臺和生態體系的實踐者,青島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秦禾參加活動,并發表“貿易新基建 服務大市場”主題演講。他表示, “青島自貿片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中轉基地,一直致力于通過制度創新提升投資貿易便利水平,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方式創新監管模式,推動國際國內大宗資 源性商品貿易繁榮穩定發展。青島自貿片區與京東云合作建設的數字倉庫平臺,將始終遵守誠信、開放的原則,為促進貿易繁榮和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國內統一大市 場貢獻力量。”
青島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秦禾現場發表主題演講
存放在青島自貿片區數字倉庫里大宗商品,正在重塑金融屬性。例如,一筆31.6萬美元的資金,從建設銀行青島自貿區支行貸出,支付給了青島悅友國際貿 易有限公司的越南客戶。這批200噸橡膠類大宗,入庫即完成了提單簽收、換單、通關、查驗等流程,倉儲方、貿易商、銀行方可通過“AI看貨”實時看到貨 物、貨主、保管倉庫等信息。企業可通過提單轉倉單質押模式,快速便捷地獲得銀行融資。
“以前,貸后風控全靠飛行檢查到倉庫現場進行質押物盤點,現在實現線上盤點倉單質押物,金融機構的倉庫巡查成本可降低90%,效果非常明顯。”青島自 貿片區數字倉庫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此外,對于倉庫自身運營來說,數字化助力其成本和效率優化也有突出表現,通過系統自動智能規劃作業路徑,庫內作業效率提 升40%以上,且倉管人員成本降低33%。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指出,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優化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青島自貿片區率先探索的倉儲數字化建設,既推動了大宗商品傳統倉儲運營模式的轉型升級,又推進了供應鏈金融的創新和發展,在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過程中,具有行業引領性和重要的示范效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