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蒲江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普及科學知識,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2023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蒲江縣以鞏固提升“全國科普示范縣”創建成果為契機,聚焦群眾科普需求,豐富科普服務供給,在全縣深入開展以“科技創新引領,城鄉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科技之春”科普活動月活動,推進科普服務量質提升,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完善科普協調機制。2月下旬,召開蒲江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2023年第一次會議,就“科技之春”科普活動月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會議強調,各部門各鎮(街道)要提高思想認識,把科普活動月工作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大事來抓;要創新工作方法,使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科普學習中來;要聚焦關鍵環節,精準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3月2日,縣科協組織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開展“科普中國”“天府科技云”科普資源落地應用培訓會,邀請行業專家就如何更有效地學習、傳播和應用優質科普資源進行專題培訓。
打造優質科普陣地。科普活動月期間,各單位積極加強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等建設,有效拓展科普活動陣地。3月上旬,蒲江縣首個氣象科普基地建成投用。基地總投資150萬元,設施主要包括氣象科普長廊、農業氣象試驗基地、標準化氣象觀測場及北斗導航衛星數據接收站等互動場所。基地將長期面向社會開展氣象科普活動,推進氣象知識的深入普及。3月中旬,以培養青少年科學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文靖學校科創基地建設完工,具備開放條件。
開展系列科普活動。一是主場活動精彩紛呈系列活動特色鮮明。3月24日,蒲江縣第二十七屆“科技之春”科普活動月主場活動在世紀廣場舉行,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縣老科協、各志愿服務隊等參加。各單位圍繞生產生活實際和科技熱點等領域開展科普宣講、互動體驗、熱點解讀、有獎競猜等活動,現場設展臺16個,義診臺3個,發放科技資料2800余份,科普圖書600余冊,接受科普咨詢480人次,活動總參加人數1000余人。至4月中旬,各鎮(街道)、縣級各部門圍繞文明生活、安全生產、食品安全、電氣安全、防詐反詐、衛生健康、環境保護、應急救護等領域開展特色鮮明的線上線下系列科普活動80余場次,惠及群眾3萬余人。二是深入踐行科普惠農全面助力鄉村振興。3月5日,縣科協邀請四川農業大學農藝學院院長汪志輝教授及其研究生團隊到蒲江就春季果樹清園管理、肥水管理等進行專業培訓,并與種植戶達成了以持續進行技術支持為核心的產業幫扶計劃。至4月中旬,縣科協、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及各鎮(街道)圍繞“兩個替代”助力鄉村振興開展科普講座28次,組織農技培訓32次,惠及種植戶5000余人。三是舉辦科創實踐活動培養創新后備人才。3月5日,縣科協、縣教育局、團縣委等單位聯合啟動以“科技引領時代·青春鑄就夢想”為主題的蒲江縣2023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現場邀請了蒲江縣優秀科技輔導員代表圍繞平臺搭建、靈感啟迪、實效提升等環節進行科創經驗分享,還邀請了四川天府新區專家就如何指導學生撰寫科學論文作專題培訓。3月9日,團縣委組織開展以“學習二十大、科普向未來”為主題的科普進校園活動。活動邀請專家圍繞航空知識、軍隊裝備、航模拼接等內容進行科普宣講和實操培訓,讓同學們在動手體驗的樂趣中學習科技知識,激發探索熱情。
構建科普傳播矩陣。整合各級各類傳播媒體,打造蒲江科普傳播引領陣地。充分利用“科普中國”“天府科技云”科普平臺,加強“綠色蒲江”“蒲江新視界”“科普蒲江”“健康蒲江”“蒲江氣象”“蒲江農業農村”等公眾號科普專欄建設,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多形式傳播,不斷提升科普傳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整個科普活動月期間,全縣各級各類媒體傳播科普視頻、文章、信息1000余條,分享“科普中國”“天府科技云”平臺優質科普資源11000余次。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