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季揚塵天,僅靠人員巡查治理,顯然力不從心。而在江蘇南通,應對這一情況,則頗為得心應手。原來,南通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借助電子眼,就可抓取建設工地等揚塵的源頭,30分鐘即可快速治理。這個中心,整合了住建部門、環保部門、城管部門、公安部門的視頻監控,可將相關信息推送到職責部門,極大提高了處理效率。
作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城市”,江蘇省南通市基于京東云“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建成全國首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整合大數據、12345、數字城管、網格化等職責,組建了全國首家市、縣、鎮三級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中心基于京東云的云計算、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術,打破數據孤島,匯聚南通市75個單位數十億量級的數據打造“數據共享、預警預判、聯動指揮、行政問效”四大功能。全南通市交通運行、公共安全、環境污染等情況都在一張大屏幕上實時呈現,一屏統覽。一旦城市出現突發情況,指揮平臺可以及時下達指令到具體執行部門,迅速處理。
南通與京東科技共同建設的“南通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
作為化工大市,南通擁有2216家危險化學品企業。傳統的危化品監管主要通過執法人員安全檢查、抽查、事后查處等方式,信息不對稱、機制不健全,易產生監管盲區。自南通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正式運行后,這些難題得到了緩解。指揮中心在數據全量匯聚的基礎上,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危化品全流程監管創新應用。此應用打通18個業務系統數據, 匯集監管企業4400多家,特種設備信息10萬多條,危化品車輛近5000輛,日接入電子運單2200余條,累計監測預警4萬多次、其中發布處置指令6182條,打破了過去“九龍治水”的局面,構建了有南通特色的危化品聯動監管新機制。
“以政府數字化轉型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推動新南通現代化建設加‘數’前行”。在 “2023數字政府城市峰會”上,南通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黨委委員、市大數據管理局副局長繆銀山介紹,依托京東科技“大數據+AI”的先進技術,南通市打造了全國首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努力實現“一個中心管全域、一個號碼管受理、一個APP管服務、一個網格管治理、一個平臺管監管”, 推動南通市數字化監管、服務、決策、治理等能力邁上新的臺階。
從南通到全國,在京東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的技術支撐下,正建設出一個不同以往的“數字孿生城市”:“數據直通車”匯聚城市全域信息,交給“時空數據引擎”進行管理,這時信息支撐賦能弱的問題則由“時空AI引擎”解決,“聯邦數字網關”解決信息互聯互通,最終在“莫奈視窗”呈現出完整的數字孿生城市。在京東科技看來,通過信息流轉、三屏聯動和虛實映射的數字孿生,讓城市各部門高效協同、各層級行動一致、各事件閉環處置,為城市經濟發展、基層治理、城市應急、生態環境、交通管理等各領域服務,從而推進城市自我演進。
如今,京東云“技術+治理”模式在多地“開花”:在雄安新區,打造塊數據平臺,實現了所有數據的天然生長和匯聚;在上海普陀,京東云建設“一屏發現、一口派單、一站處置、一網評效、一鍵搜索”的全流程閉環工作體系。如今,“智能城市操作系統”,作為京東云技術的看家產品,基于大數據技術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放式智能城市大數據平臺,支撐城市海量信息安全管理和高效處理,已在北京、雄安、上海、南京、南通全國數十座城市落地,提供建設模式、關鍵技術、管理機制等實踐經驗。
正如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尚廣所說,“南通市與京東科技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通過‘摸石頭過河’式的AI+大數據創新實踐落地,積累了未來整個行業可復制化、可定制化的成熟操作經驗,在全國具有標桿意義。”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