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旅游消費旺 機票退改和產品價格仍是投訴重災區

            2023-03-14 11:46:18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

            今年春節以來,伴隨著大眾出游需求顯著釋放,旅游消費市場復蘇按下了“加速鍵”。快速升溫的旅游市場也帶來大幅增長的旅游投訴。近日,在315到來前夕,各地消協、消委會以及相關旅游企業也將旅游消費教育作為重點工作,幫助消費者在出游前有效了解相關產品及條款信息。

            根據某旅游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訂單退改難、產品體驗不佳、網紅地虛假宣傳、服務價格虛高等成為旅游投訴的重災區。而實際上,大多數旅游投訴案例中存在消費者對條款存在誤解的情況,“如果在行前能知悉相關信息,游客行前行中的完整旅游預訂體驗將有大幅提升。”該負責人表示。

            目前,綜合各家消費提示可以看到,機票訂單退改、旅游產品價格等是常見存在消費者誤區的問題。而出境旅游政策和材料查詢、在國外丟失證件如何處理等,是出境游中用戶關切的問題。

            1、 購票4分鐘退票扣90% 航司條款需留意

            通常來看,用戶預訂機票的渠道包括航司官網及APP、旅游平臺官網及APP或是一些線下門店渠道。實際上,無論任何正規渠道的售票,機票退改規則均嚴格按照航司的政策執行,旅游平臺不加收任何手續費。

            不少消費者在機票退改中發現,有的訂單收取的費用較高、有的則較低。而這背后,其實是航司對于不同艙位、不同折扣票、不同退改時間制定的退改規則不同。

            廣東經濟科教頻道在2月報道了一起購票4分鐘后退票、扣除90%票價的案例。實際上,用戶因為購買了特價機票,的確退改條件更為苛刻,航司和購票平臺也均在詳情頁面對相關條款做了提示。消費者在購票前應當仔細了解,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另外,如因消費者自身原因無法出行的退改,也需要承擔相關退改費用。根據旅游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總體來看,機票價格越優惠,退改費用越嚴格。如出行可能有變化,建議消費者選擇退改簽條件寬松的價格預訂。

            2、預訂酒店兩人價格不一致?哪些選項要看清

            春暖花開,更多人們愿意和朋友結伴出游,而在預訂酒店之時,兩人手機中查看的酒店價格不同,成為不少消費者疑惑的問題。因此會懷疑平臺是否有意干預了產品價格。

            根據某旅游平臺相關產品人士介紹,其在排查用戶價格類意見時發現,消費者看到的價格不同通常由入住日期、間數、房型、是否含早、是否可取消等要素不同導致。同時,用戶等級、平臺會員卡、活動優惠券等情況也影響具體產品價格。

            簡言之,相對繁多的酒店選擇要素只要有一個不同、或者用戶等級不一致,甚至享有的活動優惠券金額不同,都會導致最終看到的酒店價格不一致。用戶在進行相關投訴之前,可以先排查是否存在上述的問題。

            此外,據上述某旅游企業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由于旅游市場升溫較快,旅游產品價格也存在波動較大的現象。這與旅游供應鏈仍未恢復、相關資源供不應求存在關系。建議用戶在確定出游計劃后可以盡快完成預訂,以便享受相對更優惠的價格。

             

            此外,關于打算出境游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一般旅游平臺中均有豐富的提示。消費者可以提前了解感興趣國家的相關政策,再訂購產品。

             

            1、提前辦理或更新護照、申請簽證

            目前,多地出境大廳辦理護照大排長龍,預約辦理也排到了一個月后。建議有“五一”假期出境需求的消費者提前完成護照辦理、并申請好相關地區簽證。為疫后首次出境旅行預留充足的時間。

            2、境外旅行中,遇到護照被盜/丟失,如何處理?

            第一時間聯系當地警方報警。

            登錄“中國領事”APP,查看是否屬于在線辦理緊急旅行證的國家或地區,如支持在線辦理,則按要求遞交材料信息,如不支持在線辦理,盡快前往就近的中國領事館,進行補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