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就是勝利”(《地道戰》)!
“物到極時終必變”。24節氣的轉換特別是從冬到春,三九嚴冬小大寒后即立春;同樣,酷熱難熬的三伏當中轉向秋意的“序曲”立秋。
冬天到了,春天還遠嗎(雪萊)?2003年初冬,王選專訪,王選非常欣賞邱吉爾的一句話:“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放棄!很多偉大的勝利出現在最后的一周的”。“往往有這種情形,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毛主席語錄)。
冰凍三尺并非一日之寒,矛盾就是這么一點點地積累導致最后的爆發并出現轉機。世界上的事物,對立統一。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矛盾永恒,緩和暫時。“逆是必然,順是偶然”(星云法師)。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在歷史上,有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元素,而另一位科學家聽后后悔地說,我本來比他更早接近了這個元素,卻未發現。演繹說法是,這個新元素是位“美女”,她坐在屋子里,第一個科學家來了,只敲了一下門,她想,讓他再敲幾下,我就開門,而他卻走了。第二位科學家雖然晚到,但持續追求,終于敲開了“美女”的大門……
(馬秀山2023年1月10日)
相關鏈接:往年的春節都沒有像今年這么湊巧,剛好把立春這個節氣和春節統一起來了。照我國傳統農歷,立春是全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到了立春的時候,北風帶來的嚴寒季節就要結束了,代之而起的將是和暖的東風,大地很快就要解凍了,萬物都將朝氣勃勃,欣欣向榮。從漢代以后,民間風俗在立春這一天,婦女們要用青色的綢子剪成春燕、春蝶等等形狀,戴在頭上,走往田野,迎接春天的到來。農民們在這一天的拂曉以前就該起來,手拿鋤頭,走到地里,向著天上正南方的“房星”,即古代天文學家所謂“農祥”星的方位,用鋤頭翻土,表示這一年辛勤的勞動已經開始了,并且必定能夠取得豐富的收成。這些古老的風俗,并不是什么壞習慣,而是緊密地結合著農業生產的,表現我國歷代農民勤苦勞動的優良的傳統(馬南邨:《燕山夜話》作家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451頁)。
到了秋天,陳毅回憶起這幾年一直在贛南五嶺山脈一帶率部作戰,處處危機四伏,極其艱苦,8月26日正值自己35歲生日,故賦詩寄懷: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解放軍報》2021年4月17日)。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