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1月11日訊(秦川) 近日,聯合國支持的專家團隊周一發布報告稱,保護地球免遭短波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有望在40年內逐步恢復,位于南極上空的巨大“臭氧空洞”也將被補上。
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化學式是O3,式量47.998,淡藍色氣體,液態為深藍色,固態為紫黑色。氣味類似魚腥味,但當濃度過高時,氣味類似于氯氣。在化工生產中可用臭氧代替許多催化氧化或高溫氧化,簡化生產工藝并提高生產率。液態臭氧還可用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劑。
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臭氧含量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變化而不同。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同時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透過的少量紫外輻射,有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
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洞。大氣臭氧層的損耗是當前世界上又一個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它同樣直接關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類的生存。
由于臭氧層中臭氧的減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陽光紫外線增強,其中波長為240~329納米的紫外線對生物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對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和各種生物,包括人類,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臭氧層恢復是個漸進過程,需要多年時間。科學家們表示,如果目前的政策保持不變,預計到2040年,臭氧層將恢復到1980年的水平,即“臭氧空洞”出現之前。在2045年,北極臭氧層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到2066年,南極臭氧層可能會恢復正常。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