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1月4日訊(秦川) 據中科院消息,該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朱錦團隊基于多年的自愈合材料和電子皮膚的研發經驗,同時與韓國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超靈敏且可自修復的離子皮膚。
人體的皮膚自我修復能力實際是很強的,皮膚在受到外界傷害后會自行修復,如果損傷很輕微,皮膚可以完全修復,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如果損傷比較大,傷及真皮和皮下組織,在修復過程中真皮的纖維組織會增生,而導致瘢痕形成。
電子皮膚是一種可以讓機器人產生觸覺的系統,其結構簡單,可被加工成各種形狀,能像衣服一樣附著在設備表面,能夠讓機器人感知到物體的地點和方位以及硬度等信息。
模仿人類皮膚感知功能的電子皮膚是一種新型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具有輕薄、柔軟、靈活等特點,可將外界刺激轉化為不同的輸出信號,因此在智慧醫療、人機交互、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研究團隊根據觸覺細胞的機械刺激響應原理,模擬真實人體皮膚的自愈功能和生物離子信號傳遞機制,設計合成了一種含有動態二硫鍵功能基團和氯取代基的新型熱塑性聚氨酯材料。
這項研究成果模擬了類似生物觸覺細胞的離子信號傳輸系統,根據力的變化控制離子導體內部的離子分布,最大限度地提高觸覺感知。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同時恢復傷口和觸覺功能的離子皮膚技術的新概念,有望應用于可穿戴醫療領域中的人機接口。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