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八月中旬《人民日報》摘錄,藝術表演氛圍頗濃。
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再火,許多人熱衷于在視頻網站邊發彈幕邊看劇。不僅陪伴很多人成長還能讓更多年輕人欲罷不能,足見經典穿越時空魅力。所謂“大IP+大流量+大制作”?當代標準審視,《西游記》充斥“特效”,六小齡童眼睛一轉,大圣機敏活靈活現;《紅樓夢》沒用一個“流量明星”,耗時兩年選角培訓,十二釵宛如書中走來……經典魅力源于創作藝術匠心。內容為王文藝創作不變鐵律(11日)。
與之相關,郝思嘉主演定位無名之輩,兩年全國“選美”,耗資10萬美元,1400多人入圍,90人有幸“試鏡”,最終默默無聞費雯麗“奪冠”。各式各樣、五彩繽紛“彩虹劇本”,名導演也無英雄用武之地。著名編劇赫區特只留下電影開篇一句名言:“老南方曾是一片騎士和棉田的國土……如今只能在書本找到它,因為它已成難忘的南柯一夢。一種已經‘隨風而逝’(Gong with wind小說書名和影片原片名)的文明”。
黑澤明:你想說清楚一個人很難,但他的作品可以說明。
普通作品很難判斷一個庸才的藝術功力,一旦演繹名著,立即就能現出原形。這也是很多著名導演不敢輕易“染指”經典(《人民日報》2013年3月22日第24版)。電影《白鹿原》小說為底本,可以對白嘉軒和田小娥進行深刻地反映,但正如批評家所說,成了浮淺的男女故事,與小說深度簡直天上地下(《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7日第24版)。
說到演員,王馥荔“從影40余年塑造不少農村婦女形象。《金光大道》呂瑞芳、《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四姑娘、《咱們的牛百歲》菊花……《李雙雙》表演啟蒙,“愛管閑事”農村婦女如此可愛。很多觀眾至今叫我“嫂子”,緣于《金光大道》呂瑞芳。“嫂子”吃苦耐勞、善良包容,寄托著大眾對“家”美好想象,最大限度建立與觀眾情感連接。拍《咱們的牛百歲》時,菊花在心中定下角色基調:辣而不惡,媚而不邪,俏而不俗(13日)。
電影集戲劇、美術、音樂、攝影等于一身綜合藝術,電影配樂既有音樂藝術共性又有自身藝術個性。深入人心電影,往往有一段或幾段優美旋律穿插其中,渲染電影主題,襯托人物內心活動,加強影片情感張力,推動情節發展,突出情節戲劇性轉換,導演作曲家用幾段風格迥異音樂穿插在跌宕起伏情節間,隨主人公心情而變化,增強故事感染力,成就影片同時,音樂選段深入人心。即使淡忘電影情節,電影中的音樂依舊耳熟能詳,難以忘懷(16日)。
可能是一段很優美的旋律出現在一大片轟然的音響之后,顯然很突出。有時會是一種很特別的節奏或情緒也記住了。有時又會是一種樂器的獨奏(沈次放:“要懂交響樂,必須多聽”《解放日報》1988年4月4日第5版)。
追根溯源,“近年來很多藝術類院校大一不開專業課而將藝術基礎和人文素養等通識教育課程作為基礎課,計算機與編程也成為一些學校音樂、設計等專業基礎課。很多藝術人才都有著扎實的文化素養,甚至跨學科、非科班出身的學歷背景。《流浪地球》導演曾就讀法學專業,曾獲雨果獎的作家郝景芳有著物理、經濟跨學科背景。我國現行學科分類,美學是哲學二級學科但它同時也存在于大學文學和藝術專業,三者分稱哲學美學、文藝美學和藝術美學”(20日)。
跨界,才能跨越。因為“跨界,所以跨越”(《人民日報》6月24日第2版)。(馬秀山2020年8月20日)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