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印度官方稱“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網友都笑了

            2020-09-16 07:32:32     來源:環球網

            “ 6月15日在加勒萬發生一場對峙,印度軍隊對中國軍隊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

            有人說,史上最大“印吹”橫空出世了。

            這是印度國防部長剛剛面對議員們做出的通報。當然,緊接著,他話鋒一轉,又強調和平解決邊境危機的重要性。

            印官方:“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之后…

            這次講話被普遍報道為印度政府“自中印對峙以來的第一份官方聲明”。

            辛格到底想說什么?在這份聲明背后,印度面臨著什么樣的狀況?中印邊境現在的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1

            自3月份疫情以來一直中斷的印度聯邦議會,終于復會了。15日,印度聯邦議會下院重新召開。

            對中國人來說,最關注的是,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會上就中印在列城地區的軍事對峙發表了講話。

            印官方:“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之后…

            印媒說,這是中印在拉達克東部實控線沿線持續對峙以來,印度政府發表的第一份官方聲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辛格的講話不長,一方面是宣揚印方如何占理、如何英勇,盡量把造成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的責任甩鍋給中國,批評是“中方打破了之前的協議”,稱“印度軍隊的背后是13億印度人民”,“印方已做好應對一切的準備”。

            另一方面,辛格也強調要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并表示,“過去,我們與中國邊境地區的長期對峙局勢得到了和平解決。即使今年的局勢在所涉部隊人數和摩擦點數量上都大不相同,但我們仍然致力于和平解決。”

            應當說,辛格的講話內容跟這段時間以來印方的主基調是一致的,最后的落腳點還是想通過談判來解決邊境問題,這部分的話是講給中方聽的;

            而至于前面甩鍋、放狠話的部分則是講給印度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把印度包裝成一個受害者的角色,來轉移印度國內對莫迪政府的壓力。

            實際上自從中印對峙以來,從莫迪到辛格等人都就邊境問題發表過多次講話,但與此前純粹“打雞血”的演講不同,這次講話,辛格從印方角度提供了一些具體細節。

            其中最吸引印度媒體注意的,是辛格在講話中提到,“ 6月15日在加勒萬發生了一場對峙,印度軍隊對中國軍隊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

            “我想保證,我們已準備好應對任何情況。”

            印官方:“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之后…

            此話一出,印媒紛紛重新挺直了腰桿,把這一細節放大加粗,做成大標題掛上了首頁,驕傲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中國人都笑了。

            2

            坦率地說,辛格的講話沒有太多新的內容。

            印度政府這個“自中印對峙以來的第一份官方聲明”,與其說是對國內及國際的鄭重宣示,不如說它更像是為安撫那些吵吵嚷嚷的議員們而臨時搬出來的通報。

            一個背景是,幾個月以來,中印邊境對峙的話題一直被反對黨國大黨拽在手里,作為攻擊莫迪政府一個武器。

            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一直要求莫迪政府講清楚中國在實控線一帶的“侵略行為”,他還指責政府涉嫌幫著中國“隱瞞真相”。

            印官方:“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之后…

            在這次會議開幕的第一天,也就是14日,國大黨領導人多次試圖在下議院提出這個問題,但被議長拒絕了,原因是“這個問題相當敏感,需要謹慎處理”。

            隨后國大黨批評莫迪政府試圖破壞反對派的“真正關切”,有媒體說,辛格的這次講話正在是議會的壓力之下進行的。

            但實際上,在反對黨提出的三大議題中,涉華議題排在最后。

            排在它之前的是,疫情和經濟。

            已被疫情纏住不得脫身的印度,感染人數即將突破500萬。

            印官方:“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之后…

            這一數字預計還將持續上升——最近幾天,其新增確診人數都超過9萬,此前有預測認為,印度感染人數將在三到四周趕超美國。

            莫迪上月在Instagram上發了一段在自己官邸散步、身邊有孔雀相伴的視頻。拉胡爾·甘地批評說,印度人保命只能靠自己了,因為“總理正忙著逗孔雀”。

            就連這次會議本身也難以逃脫疫情的陰影。據報道,在截至12日在議會大樓進行的測試中,就有56人在檢測中呈陽性,其中包括25名議員。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印度第二季度GDP萎縮23.9%,是1996年公布這一數據以來的最糟糕表現——眾所周知的是,印度真正的暴發其實出現在第三季度。

            印官方:“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之后…

            無論如何,這場疫情赤裸裸地暴露出印度糟糕透頂的社會動員力。

            這種動員力投射到軍事領域,就是一個國家的戰爭動員力。

            也是14日,莫迪在議會召開前按照慣例發表了簡短講話。

            他并沒有直接就中印局勢表明任何態度,而是繞了個彎,給一線士兵猛打雞血。

            他說:“我們的士兵以極大的勇氣、熱情和堅定的決心站在邊境保衛祖國。他們正站在艱險的高地上,而且幾天以后即將迎來降雪。同樣,我相信議會將以一個聲音、發出一個信息,那就是堅定地站在守衛我們邊境的士兵身后。”

            也難怪莫迪會特別提到天氣,畢竟即將到來的嚴冬,才是對印度軍隊的最大考驗。

            只是,等到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的時候,不知道雞血還好不好用。

            印官方:“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之后…

            3

            無論是軍力還是社會綜合實力,中國的優勢都是壓倒性的。

            正是這種優勢,支持了中國即使在摩擦不斷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理性。這是一種強者的寬廣。

            一方面,在軍事領域,解放軍持續釋放出強大的威懾力。

            印官方:“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之后…

            自9月以來,西部戰區在高海拔地區進行了多場演練,其中包括“發現即摧毀的” 紅箭-10反坦克導彈演練、多兵種全要素立體奪控演練、“空投熱食”后勤補給演練等。

            這些演練,對印軍、尤其是一線部隊的心理壓力顯然十分巨大。

            另一方面,中國堅持以外交方式,坦然面對分歧。

            中國駐印使館14日刊出大使孫衛東近期的一次談話內容,他在談話中重申了中方對于中印關系的看法:中印是伙伴而不是對手、是機遇而不是威脅。

            “中印要和平、不要沖突;要合作共贏,不要零和博奕;要信任,不要猜忌;中印關系要前進,不要后退”,他說,若兩國落實雙邊外長會晤共識,并貫徹到一線部隊,堅持對話談判,就能克服困難。

            這是中印外長達成五點共識之后,中國方面再一次的釋放善意。

            在邊境地區也出現一些積極跡象(盡管可能是暫時的):劍拔弩張的對峙局面雖然仍在持續,但總體局勢在趨穩,特別是班公湖地區的情況出現緩和。

            印官方:“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 之后…

            在外長會晤以來,雙方沒有再發生過直接的沖突。并且據透露,解放軍在多個點位上取得了對峙優勢,印軍最終沒能占到一分便宜。

            印度媒體還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雙方將舉行期待已久的軍長級會談,雖然日期尚未確定,但很可能就在本周。

            從長期來看,僵局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它終究會過去。

            已經基本上擺脫疫情困擾的中國社會,無論對解放軍還是對外交團隊,都保持著堅定的信心。

            反觀印度,它在疫情暴發、經濟斷崖式下滑中的吵吵嚷嚷中逞能地要對外示強,卻又囊中羞澀,拿不出相應的資本。

            中印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這更是印度的十字路口。

            希望印度不要病急亂投醫才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