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穩定發展、有序競爭……共享出行行業需要更多合作和配套
“共享出行企業一定要重視消費者的體驗,這一點是你的核心。”
“希望企業深耕細作,將市場細分,在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需求方面下功夫,把業務進一步做強做大。”
“希望給共享助力車這種新事物試點的機會,讓用戶和政府慢慢接受它、認可它。”
……
近日,由人民政協報社主辦的“新經濟新出行”全國政協委員共享出行調研上海行活動在滬舉行。在這場有關共享出行后續發展的大討論中,“共享出行下半場該怎么走”這一問題,也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共享出行行業生態進入新階段
從快速興起到野蠻生長再到受挫洗牌,共享單車行業能在眼下形成理性的行業共識,是以短短3年內的大起大落為代價的,伴隨的是大量社會資源浪費和各城市路面秩序受損,對此多位委員感同身受。
“共享單車在助力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完善方面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要錯位發展,不能輕易否定哪一種交通方式”,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大教授李香菊說。
“共享經濟包括存量共享和增量共享,單靠資本去驅動增量共享,這里面存在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工商聯副主席、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江浩然坦言,“過去單車行業的主導思維曾是一味大量投入,事實證明這讓行業曇花一現。”
交通部運輸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近期在公開場合總結2019年國內共享單車行業趨勢時表示,一方面主要運營企業正將精力轉向精細化經營、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經營逐漸回歸理性,另一方面,由于主要運營企業掌握了市場空間,大部分中小型運營企業陸續退場,而平臺發展空間有限,因而部分單車平臺被并入大型平臺生態體系。
基于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俞光耀判斷:“對共享單車這個新生事物,前一段時間政府、企業、社會都沒有準備好,所以出現了一些亂象,現在到了可以來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是共享單車最早的一批用戶,他用“穩定發展”和“有序競爭”兩組關鍵詞來定義眼下的新格局。屠光紹說:“前期的野蠻生長之后,我發現共享出行行業進入到穩定發展、有序競爭的格局之中。而下一步的發展,還有賴于生存環境的優化。同時,這一行業也需要更多的合作和配套。”
兩輪共享出行必須回歸商業本質
后面的路怎么走?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原副秘書長高美琴給到企業的建議非常具體:一方面運營企業要加強路面車輛調度和停放管理,一方面要形成政府企業共治共管局面,細化規則、信息共享,政府監督企業、企業監督用戶。“必要的時候,可以把社會上的老媽媽志愿者隊伍用起來嘛,很管用的。”
屠光紹說,兩輪共享出行有綜合屬性,同時屬于新經濟、綠色經濟和服務經濟等范疇,不同于以往其他商業模式,因而運營企業必須將經營活動與社會需求、商業模式創新、社會責任、政府服務這四個維度緊密結合起來。“一定要重視消費者的體驗,這一點是你的核心。對共享出行企業來講,既要重視消費者體驗和需求,也要持續細化特定需求,誰能在這個方面做的更好,誰就能抓住未來的需求。”
江浩然看到,哈啰出行近年來扎扎實實做經營、想法設法去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工作細致到街頭巷尾的每一輛車。“很辛苦,但干任何行業都很累,沒有簡簡單單隨隨便便的成功。不管什么行業,歸根結底還要靠經營去賺錢,靠資本驅動肯定長久不了。”
江浩然給到行業的建議可以歸納為18個字:掌握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場景,發揚工匠精神。他建議,在我國重點發展集約化出行方式和軌道交通的大背景下,兩輪共享出行企業應轉變思維方式,將自己的服務“綁定”到城市公共交通中去,搞符合中國特色的共享出行。
兩輪共享出行要行穩致遠,政府監管、行業引導不能缺位。李香菊說:“部分一線城市此前先后頒布單車‘禁投令’,暴露出我們的一些法規政策及城市管理滯后于新經濟發展的情況,‘一刀切’式粗放管理亟需改變。”
俞光耀提出,在出行行業,企業唱戲必須要有政府搭臺,這臺戲要唱到有始有終、唱出不衰的生命力,這才是成功。屠光紹說,行業管理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沒有任何一種管理模式是可以包攬一切的,因此政府也要適應新經濟、分享經濟的特點,不斷改變完善自身的管理手段。
(責任編輯:DF52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