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記者 姚坤森
近日,2019中國城市大會暨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發布(地級市)大會在京召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城鎮化發展水平也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依托產業結構升級,進入“下半場”的中國城鎮化正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
大會由人民日報社、國家城市品牌評價項目領導小組指導,中國城市報社和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張首映表示,城市建設理念是靈魂、是關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符合我國國情,是解決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根本之策。
“‘城市病’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不斷遭受和面臨的問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趙艾認為,當前城市發展中面臨著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物價過高等現狀,造成城市居民生活質量下降和身心健康受損。而這種不均衡和無序發展,不僅帶來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市可持續發展。
他表示,今后城市發展需要抓住守正與革新兩個“牛鼻子”,推動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實現規劃、建設、運行、管理一體化的全流程治理,打造效率、協調、有序、集約城市;同時,從內到外,全方面擴大開放,讓各項開放舉措產生聯動效應,向更大規模、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發展,形成包容、國際、人文和暢通的城市格局。
當前,我國固體廢棄物產量大,處置成本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垃圾產生量日益增多,末端治理將承擔越來越高額的垃圾處理費用。”原國家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中華環保聯合副主席楊朝飛說,
楊朝飛認為,固體廢棄物的污染防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組成。相比較末端治理,源頭治理成本更低、代價小,今后還需要從源頭加強治理,同時注重機制建設,通過好的機制發揮標本兼治的作用。
他還建議,今后,可以通過建立押金制機制,促進塑料瓶、農藥瓶的源頭消減;建立社會參與機制,推動餐廚垃圾的源頭消減;建立廢舊汽車和電子電器廢棄物的專項基金,加強廢舊汽車和電子電器廢棄物的源頭消減;建立礦山固廢必須回填地下采空區的制度,大幅度減少地面廢礦渣,減輕礦業開發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城市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城市品牌引領著品牌經濟的發展。”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主席、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認為,當前20%的知名品牌擁有80%的市場份額,全球已進入品牌經濟時代。城市品牌,是一個城市生態形象、文化形象、經濟形象、政府形象的客觀展示,既是城市對外宣傳推介的重要名片,也是提升城市發展競爭力和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
劉平均提到,打造旅游品牌也是城市綠色發展的核心之一,今后可以參考世界旅游組織的評價指標,借鑒城市區域品牌評價的做法,制定中小城市旅游品牌評價標準,逐步開展評價發布工作。
[ 責編:李政葳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