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5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下調至3%,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低水平。這是IMF連續第五次下調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IMF專家呼吁,為實現可持續增長,各國必須繼續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強合作,提振全球經濟增長信心。
報告認為,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同步放緩,復蘇前景不確定。預計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降至1.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至3.9%。其中,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1%,雖然比今年7月的預測值下調了0.1個百分點,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依然增長最快。IMF還預測,受巴西、墨西哥、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推動,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有望恢復,但恢復基礎并不穩定,依然面臨下行風險。
IMF認為,今年全球90%的經濟體將經歷增長放緩,高于今年4月份70%的預測值。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塔表示,增長疲軟是由制造業活動和全球貿易急劇惡化造成的,關稅提高和長期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損害了投資和市場需求。
IMF研究部副主任吉安?馬里亞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貿易增長已近乎停滯,2019年上半年的貿易量增速已降至1%,為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加之貿易緊張局勢影響市場對發展前景的信心,全球制造業活動和投資力度已大大減弱。除此之外,英國“脫歐”、中東緊張局勢等都在削弱經濟增長的基礎。
目前,全球制造業疲軟態勢已蔓延至服務業,美國和歐洲的服務業出現了走弱跡象。發達經濟體長期維持低通脹則進一步限制未來貨幣政策空間,生產率增長緩慢和人口老齡化等結構性因素,以及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國別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全球經濟增長。
“盡管增速下調,但全球經濟仍在增長,其中中國貢獻了1/3,加之技術不斷進步,應該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保持信心。”IMF副總裁張濤對本報記者表示,各國應采取契合本國實際情況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推進結構性改革舉措,加強全球合作,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
(本報華盛頓10月1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8日 12 版)
(責編:楊曦、莊紅韜)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