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觀點?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

            2019-10-17 09:56: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科技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人類文明,科學技術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讓科技倫理問題日益凸顯。此外,科技發展不均衡還可能加劇貧富差距,甚至帶來國際沖突等問題。過去數十年,中國科技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前的現狀是既有速度、有成績,又有問題、有期待。我國應加強科技國際合作,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

              5G不僅是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而且是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5G的增強移動寬帶能力可以為4K/8K高清視頻節目無線傳輸提供可靠通道,推動數字產業發展;5G的高可靠、低時延與廣覆蓋、大連接特性,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更好融合,促進了IOT(物聯網)+AI(人工智能)向?AIOT(智聯網)發展;5G+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推動人機物智能協同,不斷催生新業態,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體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

              國際科學理事會圍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數字革命、政策與公共討論中的科學、科學和科學體系的演變4個領域工作,致力于推動科學成為一項全球公益事業。為此,理事會制定了4個戰略目標,推動與應對全球重大挑戰相關的國際研究和資助,在公共政策、討論和行動等層面加強決策科學性,支持世界各國持續、協同地推進具有嚴謹性和創造力的科學工作,保護科學研究自由并倡導負責任的科學實踐原則。

              ――國際科學理事會首席執行官海德?哈克曼??

              一個國家要實現基礎研究的突破,必須要從教育體系入手。瑞士建立了很有特色且具有成效的雙重教育體系,除了大學以外,瑞士提供包括技術類、經濟類等內容的教育,并且在理論研究和產業實踐相結合方面頗為成功。我們正在大力倡導這一理念,同時加強國際合作,努力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培育創新文化。

              ――瑞士巴塞爾大學名譽教授、KAVLI科學獎得主克里斯托夫?格貝爾

              要推動產業的發展必須實現源頭技術的創新。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例,其成功應用落地要達到3個標準: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應用案例,具備規模化應用和推廣的能力,能夠用統計數據說明應用成效。目前來看,算法、數學統計方法和腦科學結合以及人機耦合模式等是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方面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事長劉慶峰??

              50年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攜手合作,共同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多年來,太空探索成果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如無線和衛星通信等技術的發明。太空探索仍在繼續,我也希望能夠為人類朝著更安全的太空旅行邁出一小步作貢獻。因為高能粒子會破壞DNA并可引發癌癥,我過去25年一直在設計和應用能夠探測太空高能粒子的儀器,現在正與中國科學家合作推進這項工作。

              ――帕多瓦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教授、廣州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特聘教授巴丹尼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世界范圍掀起教育熱潮,這一變化必將對傳統的教育理念、體系產生重大影響,也將對教學模式、教學內涵帶來顛覆性變革。人工智能技術將進一步釋放教育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對未來教育生態、環境、方式等變化要做好預研預判。

              ――情感計算與先進智能機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海外副理事長任福繼

              綠色、可持續發展對于人類和地球上其他生命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個人和社會都必須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我們要共同為一個更健康、更綠色的世界而行動,而不是將綠色發展視為零和游戲。同時應當看到,沒有綠色工程和相關技術應用,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加強對這方面研究的支持,培養相關研究的工程師和科學家。

              ――南開大學講座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阿卜杜勒?甘尼?拉扎普爾

              當前,科技革命與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影響了大學的教育需求、方式、內容、評價體系等,我們的人才培養體系必須改革。應加強基礎研究,促進交叉研究,大幅提升科研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基礎研究取得的重大原創性成果是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也是科研人員最應該沉下心做的事。北京大學將充分發揮北大基礎研究優勢,推進解決國家經濟發展中“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張平文

              (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發言摘要)??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7日 14 版)

            (責編:李楓、岳弘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