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消協報告:保健品和醫療服務大眾最不滿意

            2019-03-17 10:22:12     來源:健康時報網

              在剛剛過去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消協發布的《信用消費與消費者認知調查報告》顯示,保健品和醫療類商品和服務成為消費者不滿意的重要消費領域。

              中消協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劍橋指出,目前,由于我國信用約束和激勵機制還不健全,對于嚴重失信經營者的懲戒還不夠,假冒偽劣、虛假宣傳、信息泄露、霸王條款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仍時有發生,經營者信用缺失的現狀依然嚴峻。

              總是聽到朋友抱怨,他們的父母花了多少冤枉錢,買了一大推沒功效的保健品。不聽勸的老人,不理解的子女,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不僅費錢,更傷感情。

              為什么老人容易受騙?因為他們有自身的需求。“子女在指責老人的行為時,只盯著老人花錢受騙這件事本身,往往沒有看到老人們行為背后隱藏的心理需要。”東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劉曉明表示,人到老年,對健康的需求成為他們最核心的需要,退休回家清閑下來后,會更多將注意力轉到自己的身體感受上,對自己身體機能的衰退尤為敏感,對身體健康上的問題尤為關注。但是,退休后的老人,實際生活范圍又很窄,信息閉塞,子女的關愛也常常缺位,他們很容易受外界虛假信息的干擾。而銷售人員抓住老人的心理,以健康需要為切入點,以情感補位獲取老人的信任。

              “老人受騙后,別著急做法官。”劉教授表示,子女要先沉下心來去了解父母的想法,只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才能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否則再次遇到類似問題時,老人可能會擔心受到指責,而不告知子女,反而沖突會越來越大。

              但往往子女面對這個問題時,更關注由此帶來的損失,焦急的情緒會占主導地位,常常缺少換位思考,無法平心靜氣的去分析現象背后的原因。劉教授提醒,如果是身體健康的需求,不妨帶父母去做個體檢,醫生權威的聲音,對老人更有說服力;如果是由于感情的需要,子女應該多一些關心和問候,多給父母一下情感的慰籍,別讓保健品的銷售人員鉆了空子。

              參考資料

               ①北京晚報:中消協報告:消費者對保健品和醫療服務最不滿意

               ②健康時報

              2018年07月31日:老人受騙,子女應反思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