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西北工業大學傳承雷鋒精神 開展遠程科普支教

            2019-03-06 11:35:08     來源:海外網

            微信圖片_20190306105820.jpg

            微信圖片_20190306105841.jpg

            3月5日上午,在第五十六個學雷鋒日到來之際,西北工業大學充分發揮三航學科優勢,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進行深度合作,組織航空學院“藍色學堂”航空科普志愿者服務隊通過互聯網遠程授課形式,對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崇凝鎮的線王小學開展網絡實時科普活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

            上午10時,在線王小學的教室里,一張張好奇的小臉出現在屏幕前,帶著對知識的渴求與探索望向屏幕的另一端。屏幕的這邊,由來自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劉翕然和潘泳舟兩位同學,通過直播的形式為小朋友們帶來一場美妙的航空之旅——飛機是怎么來的?飛機有哪些種類?飛機的原理是什么?西工大航空學科的發展歷史……為了讓課程更易懂,兩位大哥哥還穿插著各種游戲。盡管相聚遙遠,但通過視頻連接,孩子們和航空科普志愿者實時互動,“學的既輕松又開心。”

            渭南市臨渭區崇凝鎮線王村是西工大定點扶貧單位。長期以來,學校認真貫徹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堅持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相結合。深入開展教育幫扶,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開展義務支教、校園科普等多項幫扶措施。

            進行授課的兩位同學來自西工大“藍色學堂”航空科普志愿者服務隊。該服務隊長期致力于航空科普、志愿服務、支教扶貧,多次深入基層一線普及航空知識,增強中小學生的國防意識。

            科普對提高全社會的科學素養,特別是為廣大青少年種下科技的夢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學生在科普中有智力資源優勢,是開展科普的重要力量;貧困地區中小學生是接受科普、提高科學素養、培養科學夢想的主體,也是扶貧工作扶智扶志的主要對象。但在以往的科普中,受限于地域遙遠等原因,大學生往往只能利用假期到實地開展科普教育,這種科普一般短期開展,無法實現常態化、高頻次的科普教育,使科普效果大打折扣,這是當前大學生開展鄉村中小學生科普支教活動的痛點。

            為解決以上問題,2017年12月,西北工業大學與創維集團合作,為西工大扶貧點的學校捐贈了一批互聯網電視。在今年的學雷鋒日,西工大又與中國電信陜西公司合作,利用遠程通訊技術,對扶貧點線王村小學實行遠程科普。

            本次活動通過高質量的科普內容和先進的網絡通訊技術,讓遠程實時科普成為可能。本次活動在全國高校中具有引領意義,既是西工大和中國電信陜西公司發揚雷鋒精神的重要舉措,也為常態化開展科普支教提供了解決方案。

            西工大和中國電信陜西公司將以本次科普活動為開端,定期常態化開展網絡遠程實時科普,并把受眾擴展到更多、更偏遠的山區。并且,西工大已與中國電信陜西公司達成協議,在5G通訊環境上線后,將這種遠程實時科普支教活動利用5G通訊更好地開展和推廣,促進學校智力資源和貧困地區更高質高效對接,更廣泛、深入開展社會和貧困地區科普支教活動。(田立陽)

            (文中圖片由西北工業大學提供)

            責編:王瑞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