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盈47億!平安再度增持華夏幸福掀開冰山一角,險資為何偏愛房地產?
2019年伊始,平安便再度增持了華夏幸福,坐穩了第二大股東的寶座。
根據Wind數據,目前國內險企重倉A股和港股上市房企總計超27家。事實上,重倉地產股僅僅是險企布局房地產的冰山一角。有保險資管人士介紹,直接拿地或通過購買不動產金融產品實現間接投資才是險企的投資主力。
多位保險資管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采訪時表示,2019年不動產投資領域依然是重點,具有高分紅、業績確定性強特點的龍頭地產股更受保險資管機構的重視。
重倉A股H股房企
2019年1月31日,華夏幸福公告稱,中國平安擬斥資42.03億元受讓華夏控股持有的華夏幸福5.69%股權,持股比例由19.56%增至25.25%。這進一步鞏固了其第二大股東之位。從收益來看,截至2019年2月21日,中國平安持有華夏幸福的賬面浮盈達47億元。
中國平安增持華夏幸福掀開險企布局房地產的冰山一角,國內險企總計重倉持有A股和港股超過27家上市房企股權。
Wind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末險企重倉22家A股上市房企,其中金地集團、金融街、華夏幸福獲單家險企投資占流通股比例超過5%。從2018年四季度至今上市公司披露的增減持情況來看,險企并未減持手上地產股,甚至小幅增持,如長城人壽增持金融街2151萬股。

國內上市險企也在大手筆投資香港地產股,并在其中居核心股東位置。具體來看,中國人壽分別為遠洋集團、恒盛地產的第一、第二大股東;中國平安位列旭輝控股、碧桂園第二大股東;新華人壽是中國金茂股份第二大股東。
險企重倉的地產股普遍具備高股息率的特點,長期持有也令保險資金獲利頗豐。富德生命人壽自2013年初舉牌金地集團后,通過連續增持成為第一大股東,六年來累計獲得分紅已經超過26億元。
“剁手”商業地產
除了重倉入股上市房企外,險企對地產的“買買買”還包括持有商業地產或物業、購買不動產金融產品等方式。
據某大型險企保險資管人士介紹,根據經驗來看,直接購置商業地產或物業的保險資金體量最大。有些險企會買地建設全程參與,但有些更青睞購買成熟物業,大部分用途是自持自用。通過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參與的險資體量次之,增持地產股最小,除非是平安大手筆增持華夏幸福這樣的特殊情況。
“政策影響加上現金流不如以往那么充裕,很多中小險企拿地已經不如以前那么激進。但龍頭險企資金實力雄厚,仍然有充足資本拿地。”該人士表示。
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根據中指院數據梳理發現,2007年至今,中國平安通過下屬公司購入或與房企合作拿地總計36起,其中10起購得土地為商業或辦公用地,當中最知名的案例即2007年11月中國平安以16.6億元購得深圳福田中心區地塊打造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另有26起是通過掛牌轉讓、拍賣競得住宅或綜合用地,地塊主要分布在昆明、濟南等地。最新一起發生在2019年1月31日,萬科旗下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和平安旗下深圳創鄴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聯合體以66.6億元購得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的綜合地塊。
中國人壽的不動產投資版圖也頗為龐大。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根據中指院數據梳理發現,2008年至今,中國人壽及其下屬公司參與拿地總計29起。除了兩起為住宅或綜合用地外,其余27起投資都集中在商業或辦公用地。成交價最高的為2011年7月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萬洋世紀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投標聯合體以26.6億元競得的北京商務中心區核心區地塊。
險企為何偏愛地產股
多位資管人士向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表示,不動產領域投資依然是今年投資重要板塊之?,龍頭地產股對于保險資金的配置價值越來越凸顯。
天風證券認為,保險業最晚將在2021年1月1日實行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下,金融資產分類由四類變為三類,不再具有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的利潤調節空間,保險資管權益類投資的波動將會被放大。在此背景下,具有高分紅、業績確定性強特征的龍頭地產股將更受保險資管機構的重視。
民生證券分析師楊柳認為,房地產行業指標兼具價值屬性與成長預期。目前宏觀環境導致房企拿地放緩,房企有更多現金來分紅,這恰好契合了險資的配置需求,險資的持股比例也會越來越高。
另外,龍頭房企未來業績確定性增強,比如在平安增持華夏幸福的股權轉讓協議中,承諾了凈利潤增長率,且承諾不達標部分將進行現金補償,為平安的投資構筑了極高的安全邊際。
此外,多家龍頭房企在股權激勵中也設置了業績考核目標作為行權條件,增強了上市公司的業績確定性,對險資的吸引力較大。
編輯:葉松
責任編輯:王涵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