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央行:沒有必要實施所謂量化寬松政策

            2019-02-22 01:46: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央行:沒有必要實施所謂量化寬松政策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 

              中國人民銀行21日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同時,要平衡好總量和結構之間的關系,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幾家抬”的政策合力,從供需兩端共同夯實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基礎。沒有必要實施所謂量化寬松政策。

              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對于下一步的政策思路,報告指出,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強化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市場利率水平合理穩定。二是促進結構優化,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三是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四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方面的作用。五是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通過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六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報告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立場沒有改變,“穩健”強調了貨幣政策應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增強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強化逆周期調節,同時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保持貨幣條件與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下一階段,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既要防止貨幣條件過緊引發風險,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劇扭曲和繼續累積風險,其核心是服務好實體經濟。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強化正向激勵機制,促進金融結構調整優化,提高金融結構的適應性,在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同時增強金融體系的韌性。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發揮穩健貨幣政策作用的同時,還要加強政策統籌協調,強化激勵相容機制。要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穩預期,改善營商環境,提振企業家和市場信心,保持經濟平穩可持續增長。

              避免“大水漫灌”

              影響結構性去杠桿

              報告認為,總體來看,貨幣政策調控較好把握了支持實體經濟和兼顧內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報告強調,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一方面要把握流動性的總量,既避免信用過快收縮沖擊實體經濟,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響結構性去杠桿;另一方面要把握流動性的投向,著力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的作用,在總量適度的同時,把功夫下在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上。平衡好總量和結構的關系,做到“松緊適度”,需要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

              報告明確,人民幣發行機制安排及其調整過程,與我國經濟金融發展階段基本適應,體現了我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和主動性。當前,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貨幣政策傳導的中樞在銀行,人民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的市場化方式,激勵和調節銀行貸款創造存款貨幣的行為是有效的,貨幣政策仍有很大空間,央行大規模從金融市場上購買國債等資產意義不大,沒有必要實施所謂量化寬松(QE)政策。

              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根據經濟金融發展和金融宏觀調控需要,不斷完善人民幣發行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并以此促進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企業貸款利率連續四個月下降

              報告稱,總體來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發揮引導作用、支持和改善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環境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結構上,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有邊際改善,呈“量增、價降、面擴、回暖”的特點。

              數據顯示,2018年普惠小微貸款大幅多增,年末余額同比增速比上年上升8.2個百分點,融資成本趨于下降,12月份新發放的10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為6.28%,比上年同期低0.26個百分點。2018年末,金融機構對普惠口徑小微主體授信181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465萬戶,增長34.5%。

              報告顯示,前期出臺的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的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已連續四個月下降,累計下降0.25個百分點,其中,微型企業貸款利率已連續五個月下降,累計下降0.39個百分點。總體看,包括銀行貸款、債券、表外融資等在內的全社會綜合融資成本較上年末有所下降。

              此外,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啟動以來,民企債券融資也出現改善。下一步,央行將深入總結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落地以來的經驗做法,不斷完善配套政策,繼續積極推廣支持工具,督促參與各方發揮合力,幫助更多民企改善融資狀況。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與金融機構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共同支持了35家民企發行229.2億元債務融資工具,逐步發揮了引領市場預期、修復民企融資信心的作用,民企債券融資環境得到改善,市場信心增強。2018年11月和12月民企合計發行債券1550億元,同比增長約70%,民企發債凈融資252億元,扭轉了此前民企發債凈融資連續半年下降局面。

            責任編輯:李鋒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