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為今明兩年的“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20日農產品期貨市場漲跌互現,油脂油料跌幅居前,軟商品小幅飄紅,板塊“吸金效應”明顯。圍繞中央一號文件衍生出的交易機會,今年大豆、玉米、棉花、白糖等品種應如何布局?
板塊漲跌互現
這份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所提及的政策措施對大豆、玉米、棉花、白糖等品種的直接影響較大。
2月20日,農產品期貨市場表現不一。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20日收盤,油脂油料板塊跌幅居前,其中菜粕1905合約、豆粕1905合約均大跌逾1.8%,棕櫚1905合約、豆二1905合約同步下跌1.7%左右,玉米1905合約、豆油1905合約跌幅也均超0.8%;軟商品市場則明顯飄紅,白糖1905合約、鄭棉1905合約收盤漲幅均接近1%。
從20日的資金動向來看,豆粕、菜粕、玉米、白糖、鄭棉均出現明顯的增倉,其中豆粕1905合約當日持倉大增162262手,菜粕1905合約當日增倉61726手,玉米1905合約持倉量也增加36644手;軟商品中,白糖1905合約、鄭棉1905合約也分別增倉17542手、15256手。
與之相對應的是,大量資金明顯流入農產品期貨板塊。文華財經數據顯示,20日,有5.65億元流入農產品板塊,其中豆粕1905合約吸金量高達2.31億元,鄭棉1905合約資金流入885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A股市場看,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林牧漁板塊的影響更為明顯,20日,中信農林牧漁板塊大漲2.47%,位居行業漲跌榜首位,個股中神農基因、益生股份、民和股份、萬向德龍均強勢漲停。
保障有效供應成關鍵
機構人士指出,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明確指出,“將稻谷、小麥作為必保品種,穩定玉米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鞏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對今明兩年的“三農”領域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中國很多農產品不能自給自足,比如大豆、棉花、白糖和小麥等,因此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應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中糧期貨研究院分析稱,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油料作物的重點是繼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完善農業種植結構,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側重點已明顯轉向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拓展緊缺農產品進口渠道。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穩定糧食產量’的基礎上,特別提到‘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足見對降低重要農作物進口依存度的考慮。大豆振興計劃意味著新年度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將環比增加。”一德期貨分析師劉曉藝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廣州期貨分析師劉宇暉補充道:“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是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進口大豆占國內消費量的比重較大,油脂油料需求也逐年上升,在推動市場化定價與生產者補貼的支撐下,國內大豆產業將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
由于我國大豆主產區與玉米主產區高度重疊,大豆面積的擴張理論上意味著新季玉米面積的調低。不過劉宇暉指出,與去年不同,今年一號文件中提到“穩定玉米生產”而非以往的“種植面積調減”,國儲玉米連續拋售后,結合供需平衡表的預期來看,若要保證自給率,國內玉米產量并不存在太大的調降空間。
與玉米不同的是,目前我國棉花仍處于供需偏緊的格局中。劉曉藝指出,今年一號文件中提及“恢復啟動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鞏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生產能力”,“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表明一方面要保障國內優質棉生產,另一方面要擴大進口緩解國內供需缺口。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還重點提到了白糖。中糧期貨研究院分析稱,該文件中跟白糖相關的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扶貧,穩定甘蔗收購價、保障農民收益的思路或將延續;二是雙高基地的建設將按計劃繼續推進;三是國產糖產量求穩;四是國內食糖進口管控力度會否改變待觀察。
把握結構性布局機會
從投資的角度看,機構人士認為,結合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看,考慮到后續供給可能增加,豆粕、菜粕價格大概率承壓,玉米價格雖有一定調整壓力,但不必過于悲觀。
劉曉藝指出,新年度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將環比增加,如果未來幾個月生豬存欄繼續下降,豆粕價格將繼續承壓。而菜粕下游需求主要來自水產養殖業,未來幾個月水產養殖還將受到環保因素的擾動,預計菜粕價格走勢或弱于豆粕。
西南期貨研究所表示:“通過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預計新年度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可能繼續增加。但豆粕、玉米下游需求受到相關疫情的影響偏負面;菜籽方面,下游水產養殖需求也可能因環保因素受到制約,預計利空粕類特別是菜粕需求,不過菜籽類期貨還需關注進口情況。”
建信期貨研究所進一步指出,從長期視角來看,可關注由中央一號文件衍生出的以下五個投資機會:一是生豬養殖規模化將是長期趨勢,生豬養殖類股票將受追捧,家禽類也會受益;二是除大豆外,玉米也將成為重要的進口農產品,這必將對國內玉米期價造成沖擊;三是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振興計劃下,國內自給比例或將企穩增加;四是加大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力度,利多白糖期貨;五是重點領域特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將帶來新的投資機遇。
責任編輯:張瑤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