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護國寺賓館堅持七年為京劇票友免費提供場地

            2019-01-24 11:46:40     來源:北京日報

            平日里喧鬧的護國寺街在冬天也顯得有些冷清了,不多的行人都是行色匆匆走過。周末下午兩點,余天寶走進位于護國寺街西口的護國寺賓館,便感受到暖融融的氛圍,當他熟門熟路進門走幾步左轉,往西走個十來米,右轉上樓梯,再右轉上四五級臺階,推開一扇門時,那心里更是從里暖到外。

            早餐廳變身京劇票房

            周六下午兩點到四點半,是每周一次姜妙香藝術研究會票友們的活動時間,大家這一天都會來到護國寺賓館。推門進屋,桌上燙燙的茶水早已備好,散著淡淡的茉莉香,先到的伙伴們已經操練起來了。

            這屋子不大,頂多也就一百平方米左右,四周的墻上掛的都是京劇主題的老照片,靠西側有一方小舞臺,大約也就幾平方米。舞臺上方掛著一個細長的匾,寫著:護國寺賓館京劇票房。護國寺賓館經理段祺林介紹說,這間屋子是護國寺賓館為住宿外賓提供早點的餐廳,每天上午九點之前這里就是餐廳,九點之后自動切換到京劇票房。

            除了姜妙香藝術研究會的成員在這里活動,還有北大未名京劇研習社、嘯伯藝術俱樂部兩家票社也在此活動。對票社的活動,賓館不僅不收一分錢,還為他們提供茶水。一些京劇活動找不到場地或是經費不夠租場地時,護國寺賓館也會免費為他們提供場地。一年下來,這樣的活動能有二百來場。

            這一天是研究會春節前的最后一次活動了,你唱一段《洪洋洞》,我來一段《鎖麟囊》,她又來一段《釣金龜》,屋里顯得格外熱鬧。“哎喲!你那手總是不知道該往哪兒擱!”坐在臺下的一位大姐是著名京劇大師李少春的女兒,一邊叫著好,一邊給余天寶指點動作。“我學戲的時間不長,每一次登臺都能得到大家的指點,總有一些收獲。”余天寶說。

            每周五在這里活動的北大未名京劇社成立快三十年了,主要成員年齡小的七十多歲,年齡大的八九十歲了。這些年,他們一直在打游擊,直到2012年來到護國寺賓館,這些老人才算穩定下來。每周的票社活動,成了大家一周最期盼的高興事。票社八十多歲的姜宗熙老人直把段祺林叫作“貴人”。

            為年輕人供一方舞臺

            姜妙香藝術研究會的老人們依依不舍地散去后,還不到一小時的工夫,這小小的屋子又慢慢熱鬧起來。這是晚上說評書的年輕人來了。每周五周六晚上,武啟深、郭鶴鳴、武宗亮、鄭思杰幾個年輕人都在這里說書。

            晚上六點半,演出正式開始。七八張方桌坐得滿滿當當,工作人員和備場的演員都坐在最后一排椅子上。年輕人說的都是自己原創的書目,郭鶴鳴說的是《哈利波特》、武宗亮說的是《烽火戲諸侯》、武啟深說的是《冰與火之歌》《十字軍東征》、鄭思杰說的則是東野圭吾的《白夜行》。臺下他們的觀眾一水兒都是年輕人,全都聽得津津有味。其中,還有專門從外地趕來聽現場的。

            幾位年輕人有自己單干的,也有在文藝院團工作的,他們的相似之處就是都熱愛評書藝術,希望自己能在這方面有所進步。武宗亮說,很長時間里人們習慣了在收音機里、電視機里聽靜場評書,其實說評書必須得見觀眾,在觀眾的掌聲、笑聲、噓聲中,你才能知道自己哪兒說得好,哪兒說得不好。在文工團演出時,一段評書節目只能說十分鐘,而在這里一個人可以優哉游哉地說一個小時,演員說的充分,觀眾聽得也過癮。

            對他們這樣松散的、沒有組織的年輕演員來說,想找到一個固定的演出場地并不容易,有一段時間他們就在一個街道的文化中心演出,后來認識了段祺林,才來到護國寺賓館,“在現場的摔打中,我們的個人水平都有所提高,書目也擴充的很快。”郭鶴鳴他們特別感謝這塊小小的舞臺。

            因為場地太小,一場坐滿了也不過三四十位觀眾,收入似乎并不多。不過,郭鶴鳴他們現場都會進行視頻、音頻錄制,隨后在網絡渠道出售,非常受歡迎。

            愛文化接續傳統氣脈

            護國寺賓館經理段祺林是北京人,深愛著老北京文化,所以才有了這么一個里里外外透著京味兒的賓館。要說這座1989年就開業的賓館和京劇的緣分也是有日子了,因為人民劇場就在賓館對面,過去幾十年許多京劇名家在這里演出時,就住在護國寺賓館。如今對面的人民劇場早已經不再演出,但護國寺賓館卻把這條街上的京劇氣脈接續了下去。

            2004年,因為生意不景氣,賓館決定轉型打造為胡同主題酒店,四層客房分別是護國寺街、梨園文化、四合院、民俗文化的不同主題。2005,這里開始陸陸續續地做一些京劇和民俗文化活動,聚集了一些京劇票社。2012年,賓館經過投資改造,正式設立了“護國寺賓館京劇票房”。他們無償為許多票社提供活動場地,經過一段時間的篩選后,比較正規的,有一定規模的三家票社最終成為賓館駐場票社。

            在寸土寸金的護國寺步行街上,能有一處場所免費為普通票友和京劇活動提供場地,護國寺賓館的做法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段祺林表示,他之所以這么做,不僅是因為酒店主題和京劇接近,更重要的是因為這群人讓他覺得“佩服”。

            姜妙香藝術研究會、北大未名京劇研習社、嘯伯藝術俱樂部都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找到了這里。“未名京劇研習社的成員們很多都是‘文革’前畢業的老北大人,他們都是為國家做出過貢獻的,像現任票社社長姜宗熙大學學的是物理專業,還沒畢業就被抽調參與‘兩彈一星’研制,怎么能讓這樣值得敬佩的老人沒有一個穩定的活動場所呢?”段祺林說。

            至于為年輕人提供說書場地,段祺林還是兩個字“佩服”。“武啟深以前是老羅英語的金牌講師,他干那個可比說評書掙錢多了,可人家就是因為喜歡說評書,喜歡傳統文化。這樣的年輕人是我們傳統文化傳承最需要的力量,而我們只不過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已。”

            談到票房的未來,段祺林說這里已經是得到戲曲界認可的活動交流場所,將來要把戲曲專業培訓也開展起來,讓傳承工作更加深化。還有三年段祺林就退休了,他希望繼任者繼續為這些老年人、年輕人服務,為傳統文化服務。史春陽攝(牛春梅)


            責編:張陽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