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英國凱特王妃在今年1月入院接受腹部手術并進行了長時間的療養。對于此次手術的原因,近日有當地媒體曝光凱特所患的疾病疑似為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消化道炎癥疾病,通常由腸道免疫系統異常引起,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血便、體重下降等,可能影響到消化道的各個部分,累及整個腸壁。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焰表示,大多數克羅恩患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癥狀多反復發作,容易與其他腸道疾病混淆,影響后續治療與預后。因此大眾需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現長期腹痛腹瀉的癥狀就要盡早就醫,以免延誤就診。
克羅恩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比如環境因素、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等,因此戒煙少酒、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持續性精神緊張對于預防克羅恩病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陳主任介紹說,克羅恩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一旦確診就意味著患者需終生與該疾病為伴。其不可治愈、終身復發性及可致殘性等特點,都要求患者需長期用藥和定期復診。陳主任強調,雖然克羅恩病難以治愈,但是隨著治療藥物的不斷突破,尤其是生物制劑的發展,大部分患者都能通過規范治療,實現疾病的長期緩解、防治并發癥和改善生存質量的目的。而且隨著創新藥物納入醫保,克羅恩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得到了減輕,因此廣大病友一定要堅定治療信心,遵醫囑長期規范治療,醫患攜手共同戰勝疾病。
據了解,近年來包括克羅恩病在內的炎癥性腸病(IBD)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并呈現年輕化發展態勢,熬夜、疲勞、飲食不均衡、壓力大等因素均有可能誘發IBD,IBD已經成為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
IBD的診療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治療之外IBD患者還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不僅包括對于飲食管理、疾病管理知識的欠缺,還包括因疾病導致的社交難、婚姻難、就業難等問題,這些并非治療手段能解決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陳主任呼吁社會公眾正確認識IBD,以友善關愛的目光給予病友們支持與鼓勵,為IBD病友們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社會環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