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國家對居民住房的安全性問題日益重視。全國人大代表胡淑娥是山東鋼鐵集團日照公司的材料專家,她帶領的團隊在鋼鐵材料方面有多項技術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她把工廠和實驗室當成了家。可最近一年,這位鋼鐵專家卻經常往居民小區跑,這是為什么呢?
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胡淑娥從山東日照趕到濟南,在櫻花園小區進行調研。這個小區的25號樓建成于2001年,是我國第一批鋼結構節能住宅。胡淑娥來這里的目的,是想了解鋼結構住宅的使用情況。
胡淑娥長期從事鋼鐵材料研究工作,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她針對鋼材生產的綠色化轉型提出建議,得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采納。今年,她把關注重點轉向了民生領域。鋼結構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優越、質量輕強度高、綠色環保、施工便捷等優勢。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住宅,建設低碳城市”。
全國人大代表 胡淑娥:鋼結構住宅不一定非要在現場制作,我們可以在生產車間標準化生產完以后拉到現場施工,像搭積木一樣把這個房子蓋起來。將來建筑壽命期到了以后,我們可以整體實現回爐再造,提高鋼鐵材料的利用率減少污染和浪費。
但是,與這些優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鋼結構住宅建設實際進展有些緩慢。就拿東日照來說,2018年至今,新建建筑面積4500萬平方米,其中新建鋼結構建筑面積865萬平方米,占比19.2%,不足五分之一。可是這個數據放在全國已經是較高水平了。
問題出在哪里呢?經過調研,胡淑娥發現,建設方、開發商的積極性不高,是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問題。
成本問題直接影響建設方、開發商的積極性。那么,鋼結構建筑究竟比普通建筑成本高多少?有沒有什么辦法解決呢?帶著問題,胡淑娥多次找到有關部門一起調研。
日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相永:鋼結構建筑在主體施工階段,成本較傳統建筑略有增加,大約增加300到400塊每平方米。
住建局方面表示,鋼結構建筑發展初期階段,受制于市場原材料價格、配套工藝等問題,成本確實比較高,但可以嘗試通過政策、產業、人才、技術等多方面來綜合考慮解決。
日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相永:比如說,我們的購房者在購房(鋼結構住宅)的時候貸款額度可以提高15%,減輕了購房者的資金壓力。
胡淑娥說,鋼結構建筑是實現建筑產業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國內鋼結構建筑占比較低,存在造價偏高、配套性差等問題。因此,她準備在今年兩會上建議:多舉措扶持鋼結構建筑發展,提高建設單位積極性,不斷消化成本增量;鼓勵建筑材料行業持續科技創新,積極開發鋼結構建筑用高效能材料,推動綠色建筑產品的生產、制造、應用納入碳匯交易體系。讓推廣綠色低碳建筑的企業和單位看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全國人大代表 胡淑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認為高質量發展不僅僅局限于高精尖領域,更重要的是通過高質量發展讓老百姓從我們的科研成果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把我們科技工作者的論文真正寫在祖國大地上。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