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北京胸科醫院行政A區的會議室里,數位腫瘤、胸外、呼吸、結核、影像科的專家聚在一起,通過網絡會診的方式,為棗莊市“結節無憂”移動CT肺癌篩查義診活動中的5位影像結果有問題的篩查對象進行多學科會診。他們緊盯大屏幕上的胸部CT影像,逐個進行甄別,并對存在異樣的影像進行鑒別診斷。
“結節無憂”全國行拉開大幕
棗莊市“結節無憂”移動CT肺癌篩查義診活動由北京結核病診療技術創新聯盟、棗莊市衛健委、中關村仁德胸部疾病診療技術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他們為棗莊市下轄的滕州市龍陽鎮刁沙土村、官橋鎮東公橋村604人進行CT篩查,就此正式拉開了“結節無憂”移動CT肺癌篩查義診活動全國行的序幕。作為北京結核病診療技術創新聯盟的理事長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將全程為“結節無憂”全國行活動提供技術支持,確保能夠為百姓提供快速、精準、高效的CT篩查結果。
“移動篩查義診活動,能夠為廣大屬地居民肺部篩查和現場診斷咨詢提供便利,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普及肺癌的規范化診療科普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有效降低肺癌發病率和病死率。”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杜建介紹說,“肺癌是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手術是目前治療早期肺癌最簡單高效的辦法,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直接決定了肺癌患者預后的效果,而定期CT檢查對于早發現這一環節來說,就變得非常重要。”
肺癌治療的最好方式是早診早治
據最新癌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發肺癌約82萬例,死亡71.5萬例,新發及死亡人數均居惡性腫瘤之首。相對于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我國肺癌5年生存率卻只有19.7%,有約75%的患者在首次診斷時就處于肺癌晚期,錯過了最佳根治性治療時機。
“肺癌的早期診斷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I期肺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77%-92%。因此,‘早篩、早診、早治’對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而多項研究表明,低劑量CT可以有效發現早期肺癌,已成為敏感的肺癌篩查工具。”北京胸科醫院醫學影像專家侯代倫表示,隨著CT技術的普及和大眾體檢意識的增強,肺部結節的檢出率也不斷提高,達到30-50%,這為早期肺癌的及時發現提供了機會。“肺結節的檢出率雖然高,但并非所有肺結節都是惡性的,這就需要專業醫生通過多維度綜合判斷,包括影像學特征、臨床因素等,來區分肺結節的性質,所以,這就更需要我們這些專業醫生走進社區,走近百姓,設身處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一掃雙篩”讓胸部疾病無所遁形
主辦方北京結核病診療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劉志敏表示,“結節無憂”義診活動以“一掃雙篩”為主,除了對早期肺癌進行篩查外,還能夠同時對慢阻肺、肺結核、肺炎等其他疾病進行篩查,特別是北京胸科醫院牽頭的聯盟專家團隊在后方給予的強大技術支持,能夠讓患者及早發現胸部疾病,得到高質量、效果好、低費用的治療。未來北京結核病診療技術創新聯盟將聯合聯盟內100多家會員單位,持續走進不同省市、不同村落,對全國有肺癌高危因素的大眾進行CT篩查,幫助大眾提升健康水平的同時,助力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穩步向前。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