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1月23日電 (記者 鐘旖)記者23日從西南大學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代方銀教授團隊日前正式上線“數字家蠶”共享分析平臺(SilkMeta)。作為迄今涵蓋數據類型最全、數據量最大的家蠶組學數據庫,面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據介紹,“數字家蠶”共享分析平臺(SilkMeta)全稱為“家蠶泛基因組和多組學數據分析平臺”,整合了家蠶泛基因組及多組學數據,將具有上千個種質資源的線下實體基因資源庫,轉化為組學序列線上數據庫,實現“數據共享”。這也是繼2022年該團隊發布家蠶超級泛基因組圖譜后,中國科學家推動創建“數字家蠶”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圖為“數字家蠶”共享分析平臺(SilkMeta)頁面。西南大學供圖
代方銀介紹,在現代蠶學研究和育種實踐中,家蠶泛基因組及多組學數據已經成為科學家手里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源,合理使用可大大縮短研究和育種的時間,顯著提高工作效率。但這些數據的分析利用,對一般用戶來講,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成本也很高。
“我們可以把‘數字家蠶’共享分析平臺比喻為一部智能、高效的家蠶基因‘數字字典’或‘超級圖書館’,研究人員能在這里快速獲取家蠶基因組相關信息。”實驗室博士后陸昆鵬表示,平臺整合了家蠶泛基因組、轉錄組、變異組、表型組等多組學數據和功能基因研究數據,并提供開展比較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等方面研究的分析工具。目前,平臺已涵蓋豐富的數據內容,包括1082個二代測序基因組、546個三代測序基因組、5000多萬個基因組變異、1168個轉錄組、294種家蠶質量性狀基因型特征、123個非編碼RNA測序數據以及單細胞轉錄組、甲基化測序數據、免疫共沉淀測序數據等。
2022年10月,代方銀團隊完成家蠶大規模種質資源基因組解析,成功繪就世界上首張家蠶超級泛基因組圖譜,率先實現家蠶基因庫數字化,創建“數字家蠶”。此次“數字家蠶”共享分析平臺的上線,代表著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研究從“技術領跑”轉變為“數據共享”,全球科學家都能在該平臺獲得基因數據,實現種質資源基因組、遺傳變異及表型的開放共享和可視化、便利化分析。
“這是我們發展道路上里程碑式的成果,希望通過數據共享,進一步推動家蠶基因研究,讓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向仲懷表示。(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