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烏鎮舉辦的2023世界互聯網大會算力網絡協同創新分論壇上,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方案服務業務總經理戴煒以“算力時代 一切皆服務”為主題進行演講,并首次對外推出聯想企業大模型服務。旨在以智算服務為基礎,通過AI平臺部署進行推理加速、分布式訓練&微調,幫助實現私有化大模型部署,全面賦能企業的業務系統,幫助客戶實現 AI 轉型。
戴煒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算力網絡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專注于實現大模型及人工智能在行業和企業中的實際落地和體現其業務價值。”
此次,聯想首次對外推出了企業專屬的私有化大模型解決方案及服務。該服務是聯想基于智能算力和AI大模型技術的全新方案服務,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自建大模型進程中對算力擴展、數據安全以及部署與運維等諸多個性化需求。
戴煒表示,企業大模型服務的優勢在于可以幫助企業構建私有化的一體化大模型平臺,一站式交付,安全可控,基于領域知識的高效微調,打造專屬企業大腦。
而聯想推出的企業專屬的私有化大模型解決方案及服務,依托于一站式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與陪伴式服務,讓更多的企業也能快速享有大模型的能力同時,不必考慮具體的部署細節,能夠把更多精力放在自身業務發展中。真正幫專注于探索大模型應用的企業更加經濟地、高效地實現大模型應用的落地。
作為一場引領數字技術創新趨勢的全球行業盛會,本次2023世界互聯網大會吸引了中國ICT領域的諸多頭部企業,包括以云網業務為核心的三大運營商,擁有全棧智能布局(包括AI原生產品、方案和服務)的聯想集團以及一家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
據IDC的最新數據顯示,在IDC2022自然年對中國IT服務市場(非運營商)的排名中,聯想方案服務業務奪得市場第二,正式邁入中國IT服務市場的頭部核心梯隊。聯想正憑借AI原生的方案與服務,持續賦能中國企業智能化轉型,以實賦實,最終與合作伙伴一起加速推動實現中國數實融合新圖景。
算力五年復合增長率達52.3%,企業搶灘大模型建設
從ChatGPT橫空出世,到國內外廠商紛紛入局大模型“百舸爭流”,僅用了一年時間。
關于各類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討論,已經從互聯網、科技領域的局內人,蔓延至全社會的各行各業。由大模型引發的創新浪潮,正在不斷“涌現”。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至少130家公司研究大模型產品,其中通用大模型有78家。如今,科大訊飛的“星火”、騰訊的“混元”、百度的“文心一言”、百川智能等國產大模型開始陸續出實驗室,面向公眾進行開放測試。
伴隨大模型應用的不斷推出,國內對于智能算力的需求也將持續擴大。據IDC數據顯示,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持續高速增長,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達52.3%。
對于大眾而言,可以對話、寫詩、作畫,甚至是寫文章、編代碼的AI大模型應用開始變得更加親切和具體。但對于業內人士而言,大模型已經成為當前人工智能、乃至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成為各大國爭相搶占的科技制高點。
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轉化。掌握AI大模型工具,就是掌握了未來的生產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鄔賀銓指出,“多數行業的大企業沒有自行開發大模型的能力,而互聯網大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大模型不了解行業,因此難以直接應用到行業中。為解決以上困境,現在的一種趨勢是,互聯網企業和科研企業開發大模型與行業合作,加上行業和企業自身數據,再在原有基礎大模型上針對應用場景進行調優、量化、場景遷移等,幫助模型適應行業需要,變成一種小模型。”
企業正在轉變思路,從大模型的消費者變成共同的創造者,深入探索產業價值。聯想大模型服務的推出可以幫助正在探索大模型應用的企業搶占私有化大模型建設的先機,不斷深耕自身所在領域的專精數據與經驗積累,構建自身競爭力、形成智能、高效、可自行迭代的企業大腦。
聯想推出大模型服務,助力企業搶跑下一輪智能化變革
自建企業大模型已經大勢所趨,但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算力擴展、數據安全以及部署與運維的諸多難題。因此,B端企業客戶需要一個懂行業know-how、能幫助解決業務問題、真正賦能產業升級的大模型解決方案及服務商。
為幫助正在探索大模型應用的企業解決上述后顧之憂,聯想首次推出的企業專屬的私有化大模型解決方案及服務,通過強大的智能算力平臺、工具和服務為企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堅實保障,更好地實現大模型落地。
在智能算力服務方面,不論是需要從0-1自建大模型的集團企業,還是選擇一個經過預訓練的大模型作為基礎并進行指令微調以滿足特定需求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都需要能構造一個可擴展、能持續演進的算力發展架構。因此,聯想為客戶建設了以 AI 計算虛擬化、GPU集群調度、異構計算等能力為核心的智算中心,可以滿足客戶對算力的個性化需求。
不僅如此,聯想還提供全方位的聯想智算中心解決方案和服務產品,包括了三大類解決方案:聯想大腦嵌入的解決方案、聯想混合云解決方案、聯想綠色低碳智算中心基礎設施;兩大類服務,端到端全周期聯想智算中心服務;按需訂閱、靈活付費的聯想臻算服務2.0。
在數據安全保障方面,為打造適合自己的專屬大模型,企業需要使用私有數據(企業的高價值數據資產)作為知識來源和訓練數據,對大模型進行再訓練和精調,因此無論在計算、存儲中都要保障數據資產的安全。聯想通過私有化的一體化大模型平臺保障了數據的安全可控,為客戶部署AI 平臺,幫助客戶實現推理加速、分布式訓練&微調,任務編排等 AI 基礎能力。
在部署與運維方面,一方面AI大模型帶來的大算力、大存儲需求更加復雜,且需要進行持續迭代;另一方面,新建大模型要與原有IT系統融合、互通,加快數據流通,這也進一步增加了IT部署與運維的難度。
對此,聯想將以服務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方案交付,并且整個服務過程將在聯想智能服務平臺 AI force上進行統一管理,實現一站式交付,并且安全可控,客戶也可以通過 AI force 平臺進行企業助手(智能體)部署服務、企業知識庫部署服務、業務系統插件化服務以及企業模型微調及部署服務,更加安全、便捷的實現自身智能化管理。
在產業數字化的國家戰略下,將人工智能與產業結合,打造更多落地應用,賦能千行百業的企業,跟隨產業一同發展,“大模型+產業”則是一項更符合中國本土市場實際情況的發展戰略。企業應該做好重構產品和服務的準備,包括基礎設施層面,也包括思維方式、組織方式層面。戴煒表示,“聯想全棧式解決方案與陪伴式服務將幫助正在探索大模型應用的企業更加經濟地、高效地實現大模型應用的落地,搶跑下一輪智能化變革。”
聯想全棧智能布局,加速推動AI走深向實
據IDC報告顯示,隨著生成式AI應用的爆發,各行業對智算的需求首次超過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已成為算力發展的主要方向。
在為技術進步歡欣雀躍的同時,聯想也開始了更深層次的探求,即打造全景式的人工智能,“從口袋到云端”的計算能力,將公共大模型和個人大模型,以及企業級大模型相結合。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終端將嵌入超級算力,在端上完成用戶個性化模型的訓練和推理任務。智能終端作為人工智能觸達終端用戶的終極載體,成為了聯想打造全景式的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
聯想早在6年前就已前瞻性地預見到了智能革命的大勢所趨,啟動了3S戰略。而今,依托“端邊云網智”新IT架構,聯想已經打造了包含AI內嵌的智能終端、AI導向的基礎設施和AI原生的方案服務的全棧智能布局。聯想也成功轉變為全棧智能的產品,方案和服務的提供商。
在剛結束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對外公布了首款AIPC產品,該設備搭載了聯想的大模型壓縮技術,從而具備運行個人大模型的能力,能夠基于本地運行不涉及云端操作,由此保證了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
在對智能終端不斷探索的同時,聯想也將AI導向的算力基礎設施推向了新的高度。聯想今年推出了兩款AI服務器——聯想問天WA7780 G3 AI大模型訓練服務器和聯想問天WA5480 G3 AI訓推一體服務器。作為全新的AI導向的算力基礎設施,其不僅性能領先,還全面覆蓋云端、邊緣算力場景,同時滿足AI大模型和傳統模型的訓練、推理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陪伴中國信息化、數字化發展歷程的高新制造企業,聯想已扎根實體長達39年。依托新IT架構,聯想“內生外化”打磨出了云原生、中臺化和AI智能、ESG的新IT引擎——擎天,并構建出諸多數字化最佳實踐。可以幫助客戶打造專屬的企業大模型,全面賦能企業的業務系統。以實賦實,幫助客戶實現 AI 轉型。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背后,算力尤其是AI算力已經成為驅動大模型進化的核心引擎。聯想積極響應國家“東數西算”戰略,目前已在寧夏等西部地區布局綠色數據中心資源,并與多方聯手打造多個行業標桿項目。
如今,聯想在甘肅參與打造了西北地區最大的智算和超算平臺—紫金云。據了解,紫金云算力平臺不僅承擔著西部與東部的協同樞紐功能,還面對西北地區計算和存儲資源需求,在端邊云網間輸送先進算力。
未來,AI的落地、普及與安全,不僅僅是智能設備的課題,更關乎全產品組合與全方位、全景式的能力布局。
戴煒表示,“在 AI 大模型浪潮下,在新的智能算力需求下,聯想致力于成為“新IT”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客戶提供 AI 內嵌的智能終端,AI 導向的基礎設施,以及 AI 原生的方案服務,為政府、教育、制造、金融等行業客戶提供 AI 大模型賦能的 “端邊云網智”全棧解決方案,加速客戶的智能化轉型。”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