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7日電(高志苗)本屆進博會上,聚集了多家連續六年參加進博會的跨國藥企“全勤生”,它們也在進博會期間宣布了“上新”計劃。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蘇博科(Pascal Soriot)介紹,在本屆進博會上,阿斯利康宣布在無錫計劃投資約4億美元建設小分子藥物新工廠。全球研發中國中心也在上海啟動。
2023年是阿斯利康扎根中國市場30周年,此次進博會上,阿斯利康展示了30年來引入中國的近40種創新藥。六載進博,為阿斯利康在華發展裝上了“加速器”。2019年起,阿斯利康在中國陸續建立了五大區域總部,分別落戶北京、廣州、杭州、成都、青島,推動醫療全產業鏈融合,同時投資建設了無錫、泰州兩個生產基地,致力于打造全球示范智慧工廠、零碳工廠。
“這是我今年第3次來到中國,可能在今年底之前還會再來一次。”賽諾菲首席執行官韓保羅(Paul Hudson)說,頻繁往來背后,表達了賽諾菲對長期投入中國市場的信心以及與中國伙伴持續攜手的期待。
在中國堅持“長期主義”的還有瑞典企業醫科達。醫科達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盛皓然(Gustaf Salford)介紹,企業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行后,醫科達將區域總部遷至上海。此后,醫科達持續加快在中國的本土化進程,新增多條生產線,實現了工廠產能的跨越式增長。
“今年3月我來到中國,繼續擴大公司在中國的業務,給中國三、四線市場提供更加先進的全球醫療的腫瘤治療方案。我們的創新,在服務中國的同時也服務全世界。未來會繼續加速創新,持續在中國投資發展。”盛皓然說。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累計批準了創新藥品130個、創新醫療器械217個,僅2023年上半年就有24個創新藥、28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
韓保羅強調,相信中國在監管現代化方面的不斷推進,可以加速公司突破性創新藥的研發。“尤其近幾年不斷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這對于我們長期生物醫藥創新至關重要。”(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