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鹽城11月6日電 題:江蘇濱海集疏運體系建設跑出“加速度” 深水良港蓄勢騰飛
作者 顧名篩 谷華
濱海港20萬噸級航道、濱海港鐵路專用線、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濱淮高速公路、界牌內河碼頭……連日來,江蘇濱海縣一系列重大交通、水利工程齊頭并進,“公鐵河海”集疏運體系建設跑出“加速度”,中國東部黃海深水良港濱海港正蓄勢騰飛。
濱海港通用碼頭。(資料圖)陳其龍 攝
濱海港位于江蘇東部沿海最凸出岸段,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的結合部,江蘇沿海經濟帶與沿隴海線經濟帶的交匯點,是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經濟走廊。近年來,濱海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沿海開發等戰略機遇,聚焦“向海發展”的主攻方向,以加快打造江蘇沿海重要能源港為目標,立足濱海港深水良港、多式聯運、資源集聚等獨特優勢,全力加快推動“公鐵河海”集疏運體系建設。
6日,在位于濱海縣坎北街道益禮村的濱海港鐵路專用線1標段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搶抓晴好天氣,加快工程建設。正在現場指揮施工人員進行骨架護坡施工的項目總工楊迎輝介紹,他們根據施工要求,對坡面進行修整后,安裝混凝土預制件骨架,澆筑梯形排水溝等,然后對坡面填料壓實,后期種植綠植。“首先要保證工程質量,使護坡與邊坡密貼,無空洞,每天只能推進50米。”楊迎輝說。
濱海港鐵路專用線施工現場。谷華 攝
在濱海港鐵路專用線5標段鐵路軌道施工現場,制梁、架梁、橋面工程均已完工。
濱海港鐵路專用線是濱海縣重要的集疏運基礎設施。據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濱海港鐵路專用線全長50.7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線路建成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拓寬濱海港腹地,打通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對于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沿海開發、提升區域投資環境和綜合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濱海港鐵路專用線施工現場。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張家河閘站工程施工也在有序推進。施工現場吊塔高聳,挖掘機揮動挖臂,工程車輛來回穿梭,閘站的主廠房、副廠房、橋頭堡房屋建筑初現雛形。
張家河閘站工程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鹽城段先導工程,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穿堤建筑物工程以及渠北影響工程的重要節點之一。據專家介紹,除了提高洪澤湖防洪標準、減輕淮河中游防洪壓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還將為淮河出海Ⅱ級航道建設創造條件。結合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建設開通淮河下游段航道,實現與海港的有效銜接,將顯著完善和提升淮河流域的航運功能,促進淮河沿線地區統籌協調發展,為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施工負責人介紹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設情況。谷華 攝
依托濱海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濱海縣推動濱海港開通更多國際運輸航線,以海河聯運、海鐵聯運為主攻方向,積極承接煤炭、天然氣等大宗商品轉運分流業務。目前,濱海港已建成10萬噸級為主的碼頭泊位7個,綜合通過能力約4800萬噸。“十四五”期間,港口開發將加快形成以20萬噸級航道和30萬噸級泊位為龍頭、5萬噸至10萬噸級泊位為主體、千噸級內河碼頭為支撐的新格局。
接下來,濱海縣將提速建設濱海港20萬噸級航道、主港池北區通用碼頭三期、北港池防波堤一期、風電泊位等基礎設施工程,打造江蘇沿海重要能源港,積極服務國家能源戰略。
夜幕下,流光溢彩的348省道與沈海高速交匯。(資料圖)陳其龍 攝
濱海縣有關負責人表示,“公鐵河海”集疏運體系集成后,濱海縣將全面融入長三角交通網,把沿海大空間轉變為發展大增量,把不可多得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