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是我國科技進步的重要舉措,數字骨科的創建和進步,促使骨科醫學診療方法從經驗化、大體化、輪廓化向標準化、精準化、個性化及數字化的方向發展。而3D打印技術是實現各種骨科手術個體化、精準化的有效手段。而3D打印導板是3D打印技術中的一種,是根據手術中需要而提前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3D打印制備的一種個性化手術器械,用于術中準確定位點、線和面的位置、方向、角度和深度,輔助術中精確建立孔道、截面、空間定位、相互成角關系及其他復雜空間結構等。實現了骨腫瘤專業手術的數字化和精準化,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和副作用,減少了術中C型臂x線機的依賴和手術室射線沾染。
山東濰坊有個15歲小姑娘,因為右大腿疼痛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骨腫瘤科就診,李振峰主任接待了患兒和家長,經過仔細問診和檢查,考慮多發的骨纖維結構不良,股骨頸部分皮質骨已經被腫瘤破壞消失。好在是良性腫瘤,但是腫瘤范圍廣,并且多發。手術需要在股骨上開窗刮除病灶,但是開窗的大小形狀位置要均衡照顧到開窗足夠大和股骨強度兩方面,另一方面股骨頸植入螺釘需要很高的經驗和技巧,傳統方式是依據解剖數據術中測量加x線機透視,往往會有較大誤差,并且延長手術時間和污染可能。李振峰教授同患者和家長詳細交流病情,介紹了開發的3D打印開窗截骨和置釘復合功能導板的授權專利和應用情況,最終確定了,制備個性化的開窗截骨和置釘復合功能導板,將術中定位的操作前置到手術前,手術中利用導板來輔助手術,達到精準顯露、精準開窗、精準置釘,最終手術獲得成功,孩子早日回到了學校。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骨腫瘤科團隊在李振峰教授的帶領下,在3D打印產品的設計應用方面積累了多年的經驗,成功設計并生產了不同的3D打印導板,如釘道導板、截骨導板、擴髓導板、定向導板、定位導板和其他系列導板。經過臨床應用和總結,李振峰教授創新性的提出了單一功能導板和智能復合功能導板的概念,將先前的兩個或多個單一功能導板組合,設計成具有多個功能的一件導板,并成功申請開窗和置釘、擴髓和限深、截骨和安裝定位等系列復合功能導板的專利,應用于臨床患者,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成為國內外此領域的首創技術,并在全國大會專題演講,得到國內醫生一致推贊。同時與國內企業合作,共同研發不同系列的產品,做到產學研結合,并實現轉化,提高了骨科領域專業的微創化、精準化,提升醫療技術服務質量,造福患者(作者:李欣)。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