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重返舒蘭看“孤島”重建:大山里建起溫暖的家

            2023-09-15 14:36:16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吉林9月15日電 題:重返舒蘭看“孤島”重建:大山里建起溫暖的家

            中新網記者 蒼雁 石洪宇

            深秋的青松林場一派繁忙。一棟棟排列整齊的民房已經上好房梁,再過半個月,房屋主體將建設完畢。黎士吉每天都能在重建工地上看到變化。

            青松林場災后房屋重建。 記者 蒼雁 攝

            青松林場位于吉林省舒蘭市開原鎮東南部,地處張廣才嶺長白山余脈。8月初舒蘭地區遭遇的洪災,令青松林場變成“孤島”——通訊、電力、交通中斷,與外界一度失聯36小時。

            青松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黎士吉一直在“孤島”堅守,從最初的救援,到如今的災后重建,他親見了林場的變化。“水利部門重新規劃的河道也在建設中。”

            青松林場安置房災后重建項目就設置在場部周圍地勢較高的位置。黎士吉介紹,重建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6.67公頃,將建設78棟平房。集中安置房所有戶型設計為簡歐式風格,同時配套建設商超、衛生室各1棟。

            青松林場安置房正在建設中(無人機拍攝)。 記者 蒼雁 攝

            幾臺攪拌機不停地轟鳴著,工人們有序地在建筑工地上忙碌。施工組組長高峰說,天剛亮工地便開始運轉,10多臺大型機械和近200名工人每天工作到傍晚。按照計劃,10月中旬平房就可以入住了。

            安置房將在十月中旬建成。 記者 蒼雁 攝

            43歲的王書平是林場村民,在重建工地入口,他經營起附近唯一一家食雜店。

            零食、方便面、雪糕,洗衣粉、電褥子、電工手套……近200名建筑工人簡單的購物需求就近便可滿足。

            中午時分,工人們絡繹不絕,王書平在賣貨的間隙也收拾一下地面,并盤算下次的進貨時間。路途遙遠,為了讓貨物盡量齊全,他每隔幾天就要驅車前往附近多個鄉鎮。

            “我是工地的‘后勤保障’,工友這次買不到的貨物,我下次盡量進到。”王書平說。

            守在工地旁,項目的進展情況盡收眼底。王書平可以隨時給住在安置點的父親王寶玉帶去“最新消息”——在建的某個120平方米的房子,將是他們未來的新家。“洪水把我家的三處老宅都沖毀了,這次準備和父母同住,所以要了大一點的房子。”

            69歲的王寶玉在安置點已經住了一個多月。眼下,王寶玉直言過得“比較愜意”。住在隔壁房間的張振山每天都找他聊天,二人偶爾也會“喝上幾口”。

            莫立君是安置點的“管家”,77名受災民眾的日常生活都由他來照料。“一日三餐,都是兩菜一湯,葷素搭配,中午還多加了炸魚。”莫立君說,米面油都由政府供應,新鮮的蔬菜和肉、蛋“一樣不少”。

            安置點里的村民正在打飯。 記者 蒼雁 攝

            中秋將至,月餅和餃子也都會備齊。莫立君盤算著,大家聚在一起過個節,在院里看場電影。

            再過一個月,這處臨時的安置點將完成使命。“我們都會搬回新家過冬了。”秋日的陽光灑在院落里,王寶玉曬著太陽,計劃著搬家時再添些什么家具。(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