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探訪中國古羌城:“活”起來的古老羌文化“火”起來

            2023-09-13 13:53:04     來源:中新網

            中新社四川阿壩9月13日電 題:探訪中國古羌城:“活”起來的古老羌文化“火”起來

            作者 王利文 陳建新

            “九鼎山下,蠶叢故里,鳳凰涅槃……”12日上午9時,伴隨聲音洪亮的開場白,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稱“阿壩州”)茂縣的中國古羌城開城儀式拉開帷幕。手執兵器的“羌兵”沿臺階緩步走下,身穿民族服飾的羌家姑娘手捧羌紅緊隨其后,向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歡迎。

            2008年,受汶川地震影響,茂縣境內的羌族碉樓、村寨建筑遭受嚴重破壞。當年10月,為保護羌文化,茂縣等地被設立為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19年,該實驗區入選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曾于震后打造的中國古羌城,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旅游景區。

            9月12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的中國古羌城景區舉行開城儀式。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羌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因多聚居在高山或半山地帶,有“云朵上的民族”之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壩州、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等地。地處阿壩州東南部的茂縣,是羌族核心聚居地。該縣2022年數據顯示,全縣總人口10.9萬余人,其中羌族占比達90%以上。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家喻戶曉,不少人對于羌笛卻是只聞其名、未聽其聲。古羌城景區內,正在吹奏羌笛的民間藝人王寶全被游客團團圍住。“小小羌笛要吹出動人樂曲,需要不少技巧。”家在本地、從小接觸羌笛的王寶全,如今靠嫻熟的技藝,在家門口吃起了“旅游飯”。

            為打造羌文化展示和對外交流平臺,該景區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民間藝人,展演羌笛演奏、薩朗、推桿等二十余種文化體驗項目,讓“活”起來的羌文化助力這一獨具特色的人文旅游景區“火”起來。

            今年67歲的羌文化專家陳海元,在古羌城從事文化建設工作。他告訴中新社記者,景區圍繞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在靜態展示和活態展演方面進行規劃。游客不僅可以看到具有濃郁風情的羌族建筑,也能通過歌舞、祭祀儀式、迎賓儀式等深入感受羌族的民風民俗與歷史文化魅力。“曾經比較分散的羌文化,如今在景區集中展現,有利于其保護、傳承與發展。”

            9月12日,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的中國古羌城內,身穿特色服飾的工作人員復原古代羌王議事場景。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從2013年開放至今,景區已接待國內外游客近600萬人次。”古羌城景區運營負責人李波表示,景區建成后,不僅傳承弘揚了羌文化,也帶動民眾就業增收。當地民眾親身參與景區各類展演活動,“很多村民都能歌善舞,來景區展示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解決了生計問題。”

            身著色彩鮮艷的羌族服飾,69歲的白福仙正在向游客展示羌族舞蹈。空閑時,她和團隊成員圍坐在一起繡羌繡、嘮家常。看到越來越多游客來到家鄉旅游,她很是感慨,“很開心有更多人喜歡上民族文化。”(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