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兒童乙肝可治愈 聯合治療是必要策略

            2023-06-19 14:46:21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如果不幸患上乙肝怎么辦?能否治愈?這是無數家長關心的問題。

            2023年6月17日,國內首個針對兒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大型真實世界研究——“萌芽”項目年度總結會在成都召開,專家們用數據回答了以上問題。

            兒童乙肝萌芽項目專家合影

            兒童乙肝應治盡治、早治早獲益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萬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現有乙肝兒童超過200萬,他們的成長之路恐將籠罩在乙肝病毒的陰霾之下。

            面對兒童乙肝,一些家長聽信“孩子乙肝長大了再治”的錯誤觀念。另一方面,一些醫生對兒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時機和療效認識不足。對于兒童乙型肝炎,很多人還保持一種固有的陳舊的觀念,認為兒童乙型肝炎屬于難治型,并認為兒童年齡小,對藥物耐受差,易發生不良反應和耐藥;加之目前總體治療效果有限、臨床數據缺乏,導致對于兒童的抗病毒治療方案仍然非常保守,給患兒、家庭和社會帶來了諸多的困惑和不良后果。

            專家指出,兒童感染乙肝病毒后,部分患兒會出現病情進展,有的會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甚至有報道宮內感染的胎兒已經發生了肝硬化,因此需要及時治療,同時兒童依從性較好,不良反應比成人相對較少,并且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所以要讓慢性乙型肝炎患兒做到應診盡診、應治盡治、早治早獲益。

            兒童乙肝可治愈,治愈率可達50%

            已有大量的循證醫學證據證實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預防肝癌發生,盡早獲得臨床治愈可以將肝癌發生風險降至最低,大大改善患者遠期結局,獲益最大。

            乙肝抗病毒治療的主要方式包括:干擾素和核苷類藥物兩種。近年來,長效干擾素序貫或聯合核苷類藥物治療正成為乙肝治療趨勢。

            兒童乙肝萌芽項目牽頭專家張鴻飛教授

            菊梅醫生集團張鴻飛教授指出:乙肝臨床治愈是指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持續檢測不到、乙肝e抗原陰轉、伴或不伴抗乙肝表面抗體出現,肝功能保持正常,影像學檢查未發現肝臟組織學有其他病變。

            兒童慢性乙肝患者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為基礎的治療方案,臨床治愈率在50%左右,大大高于成人。而且孩子年齡越小,臨床治愈率越高。

            張鴻飛教授強調,對兒童慢性乙肝的治療要更加積極,一旦孩子在兒童階段就獲得慢性乙肝臨床治愈,將來無論在就業、升學、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會獲得改觀,孩子個人和家庭都將受益。

            乙肝治愈,聯合治療是必要的策略

            由于我國兒童慢性乙型肝炎診療專科團隊相對缺乏,兒科醫師、肝病科醫師對兒童乙型肝炎的診療經驗不足,缺乏規范的專業指導。

            為了讓乙肝兒童的美好未來突破陰霾盡早“萌芽”,積累兒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循證醫學證據,規范中國兒童慢性乙型肝炎的診療路徑,2021年北京陳菊梅公益基金會發起了兒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研究(萌芽)項目。

            “萌芽項目開展2年多,截至2023年5月,全國共計75家醫院、225名醫生開展項目,累計篩選患者1088例。”菊梅醫生集團張鴻飛教授介紹說,我們剔除不完整數據后,對成功入組的938例兒童乙肝患者進行了數據分析,完成48周治療的197例患兒,其中13例選擇核苷類單藥治療,184例選擇核苷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在第48周,總人群中,單藥治療組和聯合治療組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分別為7.7%和25%。

            張鴻飛教授表示,從分析可以發現,聯合治療組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均顯著高于核苷單藥組。總的來說,實現乙肝臨床治愈,單一藥物很難實現,聯合治療是必要的策略!

            兒童乙肝萌芽項目優秀醫院頒獎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