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民營養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并存、營養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問題,引起以腫瘤為代表的非傳染性慢性病高發,成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指出,加強國民營養健康知識普及、優化營養健康服務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
為了幫助全社會樹立營養促進的觀念,普及營養健康生活方式,2023年6月1日,在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指導下,由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主辦,微康益生菌(蘇州)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中夢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2023營養促進與生命健康”高峰論壇在蘇州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邀請陳君石、史安利、石漢平、于仁文、趙鋒、郭仁宏、朱建國等營養與健康專家、學者,就“營養與腫瘤”、“營養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營養與微生態平衡”等課題進入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提出以營養促進生命健康的理念,給出了具體的行動建議,并以此為契機發起“營養促進與生命健康”系列公益活動,向全社會普及科學的營養健康知識與方法,幫助更多的人通過營養促進降低惡性腫瘤、慢性疾病的發病率,提升生存率和治愈率,提升全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
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主席史安利女士致辭中強調,營養對健康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舉辦“營養促進與生命健康高峰論壇”,開展營養促進與生命健康公益行動,是向全社會普及科學的營養健康知識與方法,目的就是幫助腫瘤患者、全體國民樹立“家庭營養干預”的觀念,積極學習科學健康的營養知識,防癌于未然,治癌于精準。她同時呼吁全社會關愛、幫助更多的癌癥患者及癌癥高風險人群,幫助他們早日康復。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先生指出,營養是解決慢性病的關鍵,營養在慢性病的預防、控制和治療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啟動“營養促進與生命健康公益科普行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做好這項工作對提高全民族的營養與健康認知水平、遏制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提高全民族營養健康素養意義重大,希望全社會、全人群積極行動起來,樹立正確的營養健康觀念,掌握科學的營養膳食搭配方法,成為健康第一責任人!
本次論壇大伽云集,前沿學術觀點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紛紛登場。
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臨床營養科主任石漢平教授分享了《良好營養始于一餐飯》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營養治療是基礎治療,是一線治療,良好營養始于一餐飯,飯不僅要吃好,更要吃對,可適當實施營養第四餐——營養素補充劑。以營養為支點,可撬動健康中國,民族復興;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科普學組專家于仁文主任分享了《膳食、營養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主題報告,強調營養搭配的重要性。他指出通過家庭日常營養餐,是可以有效而積極地幫助營養代謝性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康復上的;
哈佛醫學院脂類醫學技術中心博士后趙鋒博士分享了《平衡脂肪譜,改造易癌體質》的主題報告,他表示改善腫瘤患者的脂肪譜有助于改造易癌體質,符合消滅與改造并舉的中國式控癌理念”。而要逆轉“易癌體質”,平衡膳食非常重要;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專家郭仁宏主任分享了《微生態平衡與腫瘤康復》的主題報告,闡述了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對腫瘤康復的重要意義;他指出益生菌可以從兩個關鍵節點防治癌癥,助力腫瘤患者康復。
微康益生菌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朱建國博士帶來了《高活性益生菌應用與慢病康復》的主題報告,闡述了高活性益生菌在慢病康復上的應用及成果。他指出益生菌臨床試驗數據表明,微生物組療法在一些疾病中具有強大的治療潛力。而以營養作為重點開始的微生物組領域研究,將把利用微生物治療一系列疾病代入一個新時代。
本次高峰論壇發起的“營養促進與生命健康公益行動”,是貫徹執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具體行動,將聯合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健康服務機構,提供專業化的營養健康指導,推進營養膳食產品的創新與推廣,為全體國民創建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全國各地公益行動工作站也將長期開展系列公益活動:
1、營養科學 走進萬家——營養公益科普行動
2、合理膳食 吃出健康——健康廚房教學活動
3、一份愛 一起捐——關愛癌癥患者公益捐贈活動
4、“菌”衡守護 “益”生健康——營養與微生態健康行動
希望通過此項公益行動,將營養與健康的知識、健康生活試送到千家萬戶,同時,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營養促進與生命健康公益行動的開展,一起努力打造我國全民健康的“萬里長城”,助力健康中國。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