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快又穩
“深空”探索、“天舟”快運,建成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在一次次任務成功的背后,有這樣一群平均年齡30歲z左右的群體,他們筑天和、送問天、托夢天、運天舟,短短兩年時間里,實現了空間站建造“三艙四船”七戰七捷、創造了天舟二號推進劑“三加兩泄”、長五火箭入軌誤差不到6米、2小時空間站組合體快速交會對接等航天新紀錄,以九天攬月的雄心壯志和嚴慎細實的過硬本領,連奪25次重大航天發射任務全勝,在逐夢星河的新征程上奏響了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長征五號,劍指蒼穹
劍指蒼穹,我們的航天事業正青春
2022年10月31日,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完成最后的測試準備,中國空間站夢天試驗艙即將點火升空。此時,火箭測發大廳里口令聲此起彼伏,展現一派緊張繁忙景象。
廖國瑞在注視大屏參數
“各號注意,10分鐘準備!”端坐在01指揮員位前的廖國瑞,沉著冷靜地發出一道道指令。在他的統一調度下,分系統要在短短十分鐘內完成三十幾個關鍵動作,不能有一絲大意。
擔任“01”指揮員,絕非只是倒計時口令那么簡單。今年37歲的廖國瑞已經是問天、天和、夢天、天舟等任務的四任01指揮員,被大家形象地譽為空間站重要艙段“建造家”。他說:“到了最后十分鐘,我們發射程序很緊湊,那時候每一秒鐘都很珍貴”。
廖國瑞查看吊裝現場
600秒里,廖國瑞要同時確認十幾個分系統工作是否按時完成,參數是否正確,分系統報告信息是否準確,要做到對各個崗位的數據狀態、技術指標一口清。
“點火!”......伴隨著廖國瑞口令下達,火箭起飛,約8分鐘后,夢天試驗艙精確入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1年以來,文昌發測站作為空間站建造的“主力軍”,11次發射任務,7次參與執行。后續,文昌發測站還將驗證許多創新科研技術,正如01指揮員廖國瑞所說,探索宇宙的道路沒有盡頭,我們的航天事業也正值青春。
榮譽之戰
三加兩泄,逐夢九天并不是一條坦途
2021年5月,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發射經歷了兩度推遲發射的嚴峻考驗。
5月1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任務,射前出現蓄壓器壓力值參數異常情況后,任務兩次中止發射后,推進劑兩次泄回再加注。
天舟二號青年01指揮員王宇亮
首次擔任01的指揮員王宇亮又開始了一場兩地同步與時間賽跑的艱難鏖戰。前方,火箭動力系統緊鑼密鼓地排除火箭故障,后方,王宇亮正帶著年輕團隊爭分奪秒為天舟二號重新推演處置方案。
面對突發狀況,王宇亮團隊一邊排查故障、問題歸零,一邊組織推進劑泄回。經過長達70余小時連續鏖戰,王宇亮帶領他的團隊成功處置了我國航天史上最大規模推進劑泄回任務,為奪取最終任務成功奠定了基礎。
精心護航
在他們全力以赴的精心護航下,5月29日20時55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穩穩地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對接空間站,創造了歷史上推進劑“三加兩泄”后再次發射成功的航天奇跡。
“堅決不讓火箭帶著問題上天”這是青年一代01指揮員王宇亮的堅定承諾。
不能讓問題上天
永葆活力,航天新秀在洪流中爭先恐后
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青年群體的血液融合,他們迸發出的青春活力也是航天事業永葆活力的密碼。五一假期剛開始,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天舟六號發射任務,航天新秀們也在本次任務中盡顯鋒芒。
航天新秀
90后特殊燃料化驗崗位的葉雨晴雖然工作不到一年時間,但在高密度任務常態化的背景下,先后參與6次發射任務,完成了1500多個樣品的取樣化驗,出具了400多份測試報告,經過一年磨練成為了同事認可的行家里手......
通信崗位指揮調度王茹前身是某國企通信領域的高級工程師,在2020年初,她毅然辭職,選擇投身祖國的航天事業。一步一個腳印,從零學起,暗暗蓄力,曾在一個月內,完成1000余臺調度機板卡和單機漏洞修補任務,維修設備故障30余次......
檢查確認
火箭裝配系統指揮員王毅是火箭“質檢員”,在天舟六號任務起爆器外觀檢查中,拿著手電仔細檢查,檢測出“涂膠厚度不均勻、陽極化層損傷”等極難發現的細小問題,在和生產方反復溝通下,廠家被他較真的勁頭折服,對他連連稱贊。
習主席指出,青年時代,選擇吃苦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就選擇了高尚。測量系統操作手劉家燁白天學理論,晚上畫草圖,在長五遙三復飛前的908個日夜里不斷充電,終在復飛的那個夜晚大放異彩。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過去,這個青年人才群體參與并經歷了諸多高光時刻。未來,他們這群年輕人還將迎來中國深空探測、行星探測、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重型工位建造等重大工程,日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接過歷史接力棒,這群年輕人也將會在逐夢星河的道路上創造出更多的中國奇跡,刷新中國探索太空的新高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