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ICG-18杭州會場今日盛大啟幕!紀念DNA“雙螺旋”結構發現70周年

            2023-04-25 15:51:31     來源:中華網

            2023年4月25日,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第十八屆年會(ICG-18)在中國杭州會場盛大啟幕!本場會議旨在探討DNA結構發現70年以來生命科學和生物經濟領域的最新進展,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醫學專家、行業領袖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基因組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旨在促進全球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的深入交流合作。

            杭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城西科創大走廊管理委員會主任李玲,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監事會主席劉斯奇,浙江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卿,華大集團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路軍,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施黃凱,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東區首席代表楊爽,杭州市委人才辦副主任尹凡,杭州華大研究院執行院長劉龍奇,杭州市杭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樓立群,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韓斌共同上臺為大會啟幕。

            基因組學是目前最為熱門和快速發展的領域之一,新興技術和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眾嘉賓對本次年會的舉辦表示祝賀,并在致辭中強調了基因組學的重要性和前沿性,指出基因組學是創新的重要源泉,將成為未來科學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核心,并就基因組學的研究和應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ICG組委會主席楊煥明院士致開幕辭,他強調了DNA結構發現70年的重要意義,并展望了生物經濟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世界著名生物科學家、遺傳學家James Dewey WATSON發表視頻致辭,慶祝ICG-18與DNA“雙螺旋”結構發現70周年。(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克里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1962年,詹姆斯·沃森、克里克與威爾金斯共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是生命科學和基因組學領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也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為我們深入研究生命的基本機理和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式提供了基礎。

            基因組學的發展也有望為我們提供更精確的醫學預測、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和更高效的藥物開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可以說是為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為人類健康和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ICG-18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合作的平臺,為參會者提供了一個了解生命科學和組學領域中最新進展的機會。會議期間,許多科學家和學者還將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并討論如何將這些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以改善人們的生活和健康。

            ICG-18的生命科學與組學中的DNA議題成功地為我們展現了DNA在當前生物學和醫學領域中所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對DNA及其相互作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質,并發現和研究新的治療方式和預防措施,這將改善我們的醫療保健和生活質量。

            此次會議不僅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和專家,而且展示了生命科學領域中最新和最激動人心的研究成果和發現。我們相信,ICG-18為未來的研究和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創新和研究將繼續推動生命科學的進步和發展。

            本次大會將持續四天,會議期間,還將舉行多場分論壇,涵蓋基因組學的各個方面,其中包括“生命科學與組學DNA”、“組學與未來10年的人工智能”、“生物經濟與增長”等領域。參會代表們將在此期間充分的交流和探討,為推動基因組學的研究和應用做出貢獻。

            ICG簡介

            ICG自2006年首屆大會舉辦以來,已有超過 1,200位世界級的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各國院士等行業專家作為分享嘉賓參與ICG,已有23,000多位參會者與ICG 一同見證了生命科學與組學技術十七年來的飛速發展。如今,ICG已成全球業界最具影響力的組學會議,受杭州、 香港、深圳、武漢、青島、成都等地政府邀請共舉辦了十七屆ICG大會,并得到了多地政府大力的支持。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